
(1).《左传·成公十三年》:“礼,身之干也。” 孔颖达 疏:“树木以本根为干,有干故枝叶茂焉……人身以礼敬为本,必有礼敬,身乃得存。”后以“身干”喻立身的根本。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率礼蹈谦,谅实身干。”
(2).身躯。 李文翔 《新排长》:“上等兵有一付晒黑的脸,有一双结实的臂膀,有一个粗壮灵活的身干。”
“身干”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源自《左传·成公十三年》:“礼,身之干也。”孔颖达疏以树木为喻,说明礼如同树的主干,是立身存世的根基。例如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中“率礼蹈谦,谅实身干”,即强调礼法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指人的身体或体格,如李文翔《新排长》中描述的“粗壮灵活的身干”。现代用法中多用于形容体态或健康状态。
注音与结构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典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左传》或南朝文献。
《身干》是指人体的躯干部分,主要指从颈到骨盆的身体部位。
《身干》的部首是身,总笔画数为10画。
《身干》一词来源于汉语,体现了古人对人体构造的认知。在古代医学中的经络理论中也涉及了身干的概念。
在繁体字中,可以将《身干》写作「身榦」。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身干」有时也会写作「身杆」或「身桿」,表示人体的基本框架部分。
1. 他的身干部分受伤严重,需要立即送往医院。
2. 孩子们在体育课上进行了一系列训练,以增强身干的力量和灵活性。
- 身体:指人体的整体,包括头、胸、腹、肢等部位。 - 躯干:与身干意思相近,指从颈到骨盆的身体部分。 - 肢体:指四肢的部分。 - 身段:指人体的姿态或仪态。 - 身材:指人的体形、身高。
- 躯体:指人体的整体构造。 - 身躯:与身干意思相近,同样指人体的躯干部分。
- 身体其他部位:指身体非躯干部分的各个部位,如头、手、脚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