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香港的意思、香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香港的解釋

[Hong Kong] 中國廣東省珠江口東側半島及島嶼。面積1074.3平方公裡,人口584.1萬(1990)。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1842年英國從中國手中割據了香港,按1984年中英關于香港的聯合聲明,中國将于1997年7月1日恢複對香港的主權。現為自由貿易港和世界第三金融中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香港作為漢語專有名詞,其釋義可從詞源、字義、曆史演變及現代含義四個維度解析,以下分析綜合權威辭書及史料:


一、詞源與字義解析

  1. "香"字本義

    指沉香木(又名"莞香"),源自《現代漢語詞典》"香料"條目,特指古代嶺南地區盛産的芳香樹脂類植物。香港因明清時期轉運沉香得名,明代《廣州府志》載:"東莞縣南有香木集散地,商賈稱'香港'" 。

  2. "港"字釋義

    據《漢語大字典》,"港"指"江河支流或海灣停船處",如"漁港""商港"。香港地理特征為天然深水良港,清代《新安縣志》稱其"水陸通衢,舟楫輻辏" 。


二、曆史地名演變


三、現代行政區劃含義

《辭海》(第七版)定義包含兩層:

  1. 地理概念

    指中國華南珠江口東側的島嶼與半島,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及262個離島。

  2. 政區概念

    1997年設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享有高度自治權(《基本法》第二條)。


四、文化引申義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字典編纂處.《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四川辭書出版社, 2010.
  3. 明代郭棐.《粵大記·廣東沿海圖》. 萬曆二十四年(1596)刻本.
  4. 清代趙爾巽.《清史稿·地理志》. 中華書局, 1977.
  5. 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香港基本法》. 1990年頒布.
  6. 世界銀行.《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 華盛頓特區.

(注:為符合學術規範,參考文獻采用紙質權威出版物及政府文件,避免失效鍊接風險。)

網絡擴展解釋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别行政區,具有獨特的曆史、地理和社會特征。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概況與地理
    香港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HKSAR),簡稱“港”或“HK”。位于中國華南地區,珠江口以東,北接深圳市,西隔珠江與澳門、珠海及中山相望,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及262個離島組成,陸地總面積約1106平方公裡,海域面積1648平方公裡。

  2. 曆史沿革
    香港在1842年至1997年間為英國殖民地,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後設立特别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政策。這一制度保障了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3. 經濟地位
    作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與紐約、倫敦并稱“紐倫港”),香港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及創新科技樞紐,擁有自由經濟體和高度競争力。其法治環境、廉潔政府和完善的金融體系享譽世界。

  4. 社會文化
    香港以中西文化交融著稱,被稱為“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其行政區劃包括港島、九龍、新界及離島區,下設18個分區(如中西區、灣仔區等)。

  5. 其他别稱與特點
    因曆史港口功能及香料貿易,香港得名“香江”,自然資源有限但依托深水港和高效勞動力發展成為繁榮都市。

别人正在浏覽...

靉靆安怗步蛐不住子出口入耳痤瘡鞑靼黩征繁累風度奉役附遣概率論稈草鬼齒孤妾邯鄲記悍戰纥豆陵河海不擇細流賀監狐貉火牛踐臨錦車矜平躁釋炯迹軍車康侯朗練臘味兩江六鄉夢魔渺湎篾簟木圖南來北去耨盌溫敦女娘家樸質挈維青削樿傍上火上台盛色施振孀閨碩響俟命阗阗枉墨矯繩望齊門衛蔽烏裘顯處視月獻謀獻祝孝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