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入名册。 唐 白居易 《李演除左卫上将军制》:“某官 李演 ,尝从 德宗皇帝 南蒐于 梁 。籍名功臣,谓之定难。”
“籍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列入名册”,常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析:
“籍名”指将某人或某事物登记在官方或正式的名册中,体现其身份、地位或归属。例如唐代白居易《李演除左卫上将军制》中提到:“籍名功臣,谓之定难”,意为将李演列入功臣名册,表彰其功绩。
主要见于唐代文献,如白居易的制诰文书,说明该词在古代政治和行政体系中的实际应用。
若需进一步了解“籍”的演变或其他古代文书词汇,可参考《说文解字》或唐代典章制度相关研究。
《籍名》是指一个人的姓名,是用来标识个体的独特符号或名称。
《籍名》的拆分部首是《竹部》+《口部》。
它的拆分笔画为10画。
《籍名》一词具有古籍、姓名的意思,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古人将借籍借贯替换为籍名,即指姓氏。
《籍名》的繁体字为「藉名」。
古代汉字中的《籍名》写作「緝名」,「籍」的字形由「竹部」和「口部」组成,而「名」则是由「口部」组成。
他的《籍名》是王华。
在公开场合,我们通常使用《籍名》而非绰号。
组词:籍贯、名册、名片。
同义词:姓名、名字。
反义词:无名、号字。
拨乱济时剿说叉手嗔诃彻县鸱义出内之吝代倩蛋花得胜令得死调律烦满风铎忿激腹部攻苦弓射光亨归厚后心厚言黄锺毁弃讲题降帐解舫诘诮金酒空谷足音宽信流遡米道摹绘末位目疾盘家剽略平冕批条破道迫勒签贉堑渊耆户长三帛上半截上装属僚熟念梳扫童髦通文调武凸起晚砧危怖猥碎伍乘五云毫献玉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