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象服的意思、象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象服的解释

古代后妃、贵夫人所穿的礼服,上面绘有各种物象作为装饰。《诗·鄘风·君子偕老》:“象服是宜。” 毛 传:“象服,尊者所以为饰。” 陈奂 传疏:“象服未闻,疑此即褘衣也。象,古襐字,《説文》:‘襐,饰也。’象服犹襐饰,服之以画绘为饰者。” 唐 钱起 《贞懿皇后挽词》:“有恩加象服,无日祀高禖。” 宋 王安石 《右千牛卫将军仲焉故妻永嘉县君武氏墓志铭》:“象服之粲兮,容车之睆兮。”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象服绣葆,蹌躋一庭,国恩家庆,矜耀閭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象服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后妃、贵妇所穿的华丽礼服,尤指绘有或绣有象征性纹饰(如翟羽图案)的祭服或朝服。该词承载着中国古代服饰制度与礼制文化的重要信息,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阐释:

一、词义解析

  1. 本义与形制特征

    “象服”中的“象”取“象征、表象”之意,特指礼服上代表身份等级的纹样装饰。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象服即“绣绘有文饰的礼服”,专用于祭祀、朝会等重大场合。其典型特征是以翟羽(雉鸡羽毛图案)为主要纹饰,象征穿戴者的尊贵地位。例如《诗经·鄘风·君子偕老》中“象服是宜”一句,即描述贵族女子身着绘有翟羽的华服之态,汉代郑玄注:“象服者,谓翟羽而画于衣也”。

  2. 礼制与身份象征

    在周代礼制中,象服作为“六服”之一(《周礼·天官·内司服》),是王后及命妇助祭、朝见时的标准着装,其纹饰、颜色均需严格符合身份等级。如王后着“袆衣”(绘翚雉图案),其他贵族女性则按品级穿着不同规格的翟衣,共同构成以服饰彰显礼法的制度体系。

二、文化延伸

“象服”一词的运用,反映了古代中国“以服章明礼仪”的治理思想。通过《诗经》《周礼》等典籍的记载,可见其不仅是服饰名称,更是宗法制度下身份认同的载体。后世文学作品中(如明代《醒世恒言》),亦常以“象服”借指诰命夫人的尊荣身份,延续了该词的礼制内涵。


主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周礼注疏》(郑玄注,阮元校刻本)
  4.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著,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象服”是古代中国贵族女性在正式场合穿着的礼服,具有鲜明的身份象征和装饰特征。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功能
    象服是后妃、王后、夫人等贵族女性的礼服,主要用于祭祀、册封等重要仪式。其核心特征在于服饰上绘制的各种物象或图形,作为身份与地位的标志。

  2. 装饰与形制

    • 图案象征:礼服上的装饰物象可能包括日月、星辰、龙凤等具有等级意义的纹样,体现礼制规范。
    • 文献佐证:《诗经·鄘风·君子偕老》中“象服是宜”是最早的记载,汉代毛亨注解称其“尊者所以为饰”。
  3. 历史与文化意义

    • 唐代钱起《贞懿皇后挽词》、宋代王安石的诗文均提到象服,显示其作为贵族礼仪服饰的延续性。
    • 清代学者陈奂认为“象”通“襐”(装饰),进一步说明其名称与装饰功能的关联。
  4. 与其他礼服的区分
    部分学者推测象服可能与“褘衣”(王后祭服)类似,但具体形制因史料缺失尚无定论。

象服是古代高阶女性彰显身份的特制礼服,通过繁复的物象纹饰强化等级制度,其名称、形制与功能在《诗经》及历代文学作品中均有印证。

别人正在浏览...

贬剥笔据卜岁长啜大嚼柽柳颠仆流离儿女丑纷敷府厅抚玩诡诙恒直花糕尖尖假势稽颡膜拜谲而不正空帷空心汤团谰言两头和番列壁玲玎里区鲤子陋谬毛毛咕咕明彩名根纳胯挪腰内寇凝粹逆遣女角盘湢漂零蓬断浅数轻鄙青骡事泅戏柔能制刚儒闺闰益桑羊散殊上意声势赫奕神缘守操水品水羞夙素填料汀沙廷争团子土伯外照微攻霞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