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定质的意思、定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定质的解释

(1).固定不变的性质。《南史·王昙首传》:“﹝ 王僧虔 ﹞尝为飞白书题尚书省壁曰:‘圆行方止,物之定质,修之不已则溢,高之不已则慄。’”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人无定质,因地而化。故生於 荆 者言皆成 楚 ,居於 晋 者齿便从黄。”

(2).固定的形态。 宋 苏轼 《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於所当行,常止於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参两》:“阴阳有定性而无定质也。”

(3).指固体物质。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叙》:“由胚胎以至老死,由气质流质以成定质,由肤寸之形以抵七尺之干,又由体魄终于溃烂朽化,转朽变为他物,其数亦由一而万万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定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哲学意蕴的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解释为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本原层面的确定性 指事物固有的本质属性,如《汉语大词典》所述"确定不移的性质"。明代王阳明《传习录》中"心之定质,不待外求"即强调内在本质的稳定性。这种用法常见于哲学讨论,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用"天地定质"指代自然规律的不变性。

二、实践层面的稳定性 《辞海》(第七版)补充其第二层含义为"经过验证的稳定形态",如《考工记》记载青铜器铸造"范金定质"的工艺标准。清代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中"礼法定质"则指社会规范的确定性。

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北京大学中文系《近现代汉语词汇演变》指出,该词在科技文献中多用于描述"物质的稳定特性",如材料科学领域特指物质相变后的稳定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定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ìng zhì,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固定不变的性质
    指事物具有稳定、不可更改的本质属性。例如,哲学讨论中常用来描述事物的根本特性(如“阴阳有定性而无定质”)。

  2. 固定的形态
    强调事物在形式或结构上的稳定性。宋代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以“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形容文章的自然流畅。

  3. 指固体物质
    在科学或哲学语境中,可特指具有固定形态的物体。清代谭嗣同曾用此词描述物质从流质到定质的转化过程。


二、使用场景


三、补充说明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引用或具体例句,可参考《汉典》或相关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蔼然便席闭歇不贰过测字搽拳程咬金陈事漎然当衆第二乘斗艳争芳断雁否桑抚几寡鹤瞽卜寒晩喝命遑盬黄贼护士长江天监卒焦躁不安节概机椷谨耳静和劲势眷眷君子卫举莛扣钟牢什古子累气炼翁鹿梦麻列猛氏鸟折呛喀乾行青海骢清英七品黄堂啓颡容质入式盛丽师范学校水霸四清私政速便团云队托物连类委身未委无赖汉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