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燥清爽。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阴阳互藏》:“先儒言水生燥,火生溼,曾试观黏腻之物,以水或汤涤之,则索然乾爽生燥之谓也。” 萧红 《马伯乐》第二章:“他的手在被边上摸着,那洁白的被边是非常干爽的,似乎还带清香的气息。” 杨朔 《三千里江山》头:“今天好不容易碰上个晴天,满眼明晃晃的太阳光,特别干爽。”
“乾爽”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环境或物体的状态,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以下两个方面:
基本定义
“乾”通“干”,指干燥、无潮湿;“爽”意为清爽、舒适。组合后表示干燥且清爽的状态,常用于描述气候、物体表面或环境。例如:“秋天空气干爽”“台面保持乾爽”。
具体应用语境
该词在繁体与简体中均可使用(“乾爽”或“干爽”),实际含义无差异。反义词可联想“潮湿”“黏腻”等描述湿润状态的词汇。
「乾爽」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物体表面干燥清爽。其中,「乾」和「爽」是两个独立的汉字。
「乾」字的偏旁部首是「乙」,它的笔画数是四画。
「爽」字的偏旁部首是「爻」,它的笔画数是12画。
「乾爽」一词起初出自《周易》。在《周易》中,「乾」象征天,「爽」象征清晰明亮。结合在一起,表示天空晴朗明亮的状态。
「乾爽」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乾爽」,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乾」字的上部分是「乙」的变体,下部分是「干」字;「爽」字的上部分是「爻」的变体,下部分是「湘」字。
1. 在这片干燥的土地上,空气十分乾爽,几乎没有湿润的感觉。
2. 晴朗的天空给人一种乾爽舒适的感觉。
乾透、乾洗、爽朗、清爽等。
干燥、干爽、清爽。
潮湿、潮湿、湿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