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分巡的意思、分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分巡的解释

(1).分别出巡。《新唐书·玄宗纪》:“辛卯,遣使分巡天下。” 清 恽敬 《上秦小岘按察书》:“及官 富阳 ,先生分巡 杭 、 嘉 、 湖 三府, 敬 以属吏见。”

(2).指出巡的官员。 明 朱权 《荆钗记·堂试》:“众秀才,今日考试汝等,不意分巡大人报到,将就考一道策罢。” 清 梁章鉅 《浪迹续谈·陈忠毅公传》:“ 丹赤 以 温州 濒海,分巡无兵,何以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分巡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官职术语,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其核心含义指官员受命分赴地方辖区进行巡察、监督政务的行为或职务。以下从词义、历史渊源与职责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词义解析

  1. 字义构成

    • 分:意为“划分”“分管”,强调职责的区域性分配。
    • 巡:指“巡视”“巡查”,体现流动监察的性质。

      合称即指按地域分工巡察地方事务的官职,属古代监察体系的重要环节。

  2. 词典定义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分巡”指“分道出巡”的官职,专司地方吏治、刑名、民生等事务的督查,常见于明清两代地方行政架构中 。


二、历史制度背景

  1. 明代起源

    明初设“提刑按察使司”,其下属官员称分巡道,代表省级机构巡察府、州、县,职能涵盖司法、治安、科举监督等。据《明史·职官志四》载:“按察司副使、佥事分司诸道,曰提学、抚民、巡海、清军、驿传、水利、屯田、招练、监军,各专事置。”

  2. 清代沿革

    清代延续分巡道制度,隶属各省“道员”体系。乾隆后定为正四品官,统辖若干府州,兼具行政与监察权。如《清史稿·职官志》所述:“分守、分巡道皆掌佐藩臬、核官吏、课农桑、兴贤能、砺风俗、简军实。”


三、具体职责范围

分巡官的核心职能可归纳为三类:

  1. 司法监察:复核刑狱案件,纠劾官吏渎职。
  2. 民生督导:巡视农田水利、赈灾济荒,督促赋税征收。
  3. 治安维护:整饬地方防务,平定盗匪动乱。

例如,清代台湾道即属分巡道,其职责包括稽查台湾府县政务、督办海防及番民事务(据《台湾通史·职官志》记载) 。


四、文化引申与演变

随着清末官制改革,“分巡”一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分区监管”的内涵仍可见于现代行政术语(如“巡回检察”)。该词亦被文学创作借用,如晚清小说《官场现形记》中多次提及“分巡道”,反映其社会认知度 。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明史·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清史稿·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台湾通史·职官志》(商务印书馆)
  5. 《官场现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分巡”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动词用法:指分别出巡,即按区域划分进行巡视检查。例如《新唐书》记载“遣使分巡天下”,强调对多个区域分别展开巡查工作。
  2. 名词用法:指出巡的官员,特指古代监察体系中的分巡道等职位。如明代按察司下设“分巡道”,负责监督州县政务与司法(参考)。

二、历史演变

三、使用场景

例句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监察制度,可查看《新唐书》或明清职官志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摆谈抱节北音璧联秉文经武采风问俗才局长袜称喻撦挦宠答除免纯阳巾窜责大错大杜鹃殚精竭思单弦大月氏躲子风波平地风水关门状晷景虾蟆柝毫无顾忌后服华文建丑江櫂警捷积仁计日以期纪弦夸异楛菀流彗罗襪妙赏迷迭密拶拶内守捏怪排科蒲柳之姿切峻悛悛泉涂桑土绸缪申儆沈略酸溜溜甜香秃人亡荆武罗乌麦先断后闻鲜亮晓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