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献春的意思、献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献春的解释

孟春;新春。指农历正月。 晋 王浚 《从幸洛水饯王公》诗:“羣僚荷恩泽,朱颜感献春。”《魏书·乐志》:“自献春被旨,赐令博採经传,更制金石。”《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献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献春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节气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阐释:

一、基本释义 《汉语大词典》释为"孟春,农历正月",特指春季初始阶段。《辞源》补充其古义为"立春的别称",指二十四节气中首个节气,标志着阳气初生、万物复苏的起点。

二、语源考据 该词构成遵循汉语复合词规律,"献"取《说文解字》"献,宗庙犬名羹献"之本义,引申为进奉、呈现;"春"据《尔雅·释天》"春为青阳",二字复合后产生"奉献春天"的转义,见于汉代文献系统记载。

三、文化内涵 在中国农耕文明体系中,献春承载着重要的物候意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其包含"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三候特征,古代官方会举行迎春祭祀仪式,民间则开展鞭春牛、吃春饼等习俗。

四、文献用例 该词最早完整出现于《后汉书·礼仪志》:"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唯武官不。立春之日,下宽大书曰:制诏三公,方春东作,敬始慎微,动作从之。罪非殊死,且勿案验,皆须麦秋。退贪残,进柔良,下当用者,如故事。"这段记载完整保留了汉代献春时的礼仪制度。

网络扩展解释

“献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农历正月,即孟春时节,象征新春的开始。该词由“献”(奉献、呈现)与“春”(春季)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将春天呈现出来”。

二、历史渊源与文献引用

  1. 古籍记载:

    • 晋代王浚《从幸洛水饯王公》诗提到“朱颜感献春”,表达对新春的感怀。
    • 《魏书·乐志》记载“献春被旨”,指正月时朝廷颁布政令。
    • 南朝梁元帝《纂要》明确将“献春”列为农历正月的别称。
  2. 时间范围:
    古代历法中,“献春”特指春季第一个月(孟春),对应现代农历正月,涵盖立春至惊蛰节气。

三、延伸用法

  1. 象征意义:
    可比喻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如诗句“精耕细作勤奋献”(引用例)。
  2. 现代语境:
    现代较少单独使用,多出现在文学或历史讨论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具体指代(如时间或意象)。

四、常见混淆点

部分资料(如)将其归为成语,但多数权威文献仅作为时间名词解释,需注意语境差异。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诗词用例,可参考《初学记》《魏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庇护豺舅儳乱彻帘乘杜冲途麤袍粝食等身金隄工饿鬼方巾气封甸符騐格塞公声关壮缪鸿都买第洪勋怀刺花街柳陌还乡团笳音洁火絜矩金声跽坐峻宇雕墙狂举暌孤酷嗜两舌燎猎六奋鸬鷀陂硉硉露申辛夷庙瑟音蹒跚聘调乾巴利脆气凌霄汉器满则覆求正齐竽全程取宠确诊圣姑胜却圣颜私办送任提点铜鼓统会偎慵堕懒香朗鲜美小锣泄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