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袍粝食的意思、麤袍粝食的详细解释
麤袍粝食的解释
同“ 麤衣恶食 ”。 《后汉书·袁京传》:“﹝ 袁彭 ﹞行至清,为吏麤袍糲食,终於议郎。”
词语分解
- 麤的解释 麤 ū 同“粗”。 笔画数:; 部首:鹿; 笔顺编号:
- 粝食的解释 粗恶的饭食。《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夸布服糲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糲,粗米也。” 唐 姚合 《哭费拾遗徵君》诗:“服儒师道旨,糲食卧中林。” 明 唐顺之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专业解析
“麤袍粝食”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形容生活极其简朴清苦。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 词义拆解与核心含义
- 麤 (cū): 古同“粗”,意为粗糙、不精细、简陋。这里形容衣物质地低劣。
- 袍 (páo): 指长外衣,古代常见的服饰。这里泛指衣服。
- 粝 (lì): 指糙米,未经精加工的粗粮。引申为粗糙的食物。
- 食 (shí): 食物、饭食。
- 整体含义: “麤袍粝食”字面意思是穿着粗布做的简陋袍子,吃着糙米做的粗劣饭食。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一个人生活极其清贫、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
二、 引申义与文化内涵
- 安贫乐道: 该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虽然物质生活匮乏,但精神世界丰富、坚守志向或道德操守的人。他们甘于清贫,不为物质所困,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或理想。例如,古代许多隐士、清官或苦读的学子常被描述为过着“麤袍粝食”的生活。
- 生活艰苦: 也可直接指客观生活条件的艰苦朴素,不含褒贬色彩,仅描述一种生存状态。
- 品德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麤袍粝食”常被视为一种美德,象征着清廉、节俭、坚韧和淡泊名利。这与儒家提倡的“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的精神相契合。
三、 用法与语境
- 通常作谓语、定语或宾语。
- 多用于书面语或较为正式的语境。
- 带有一定的褒义色彩,强调在清贫中保持节操或专注精神追求。但在单纯描述贫困时,则较为中性。
四、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对“麤”、“粝”等单字及“麤衣粝食”(同“麤袍粝食”)等成语有详细释义和例证。其权威性为解释提供了坚实基础。
- 《辞源》 (商务印书馆):作为专门探求词语源流的工具书,对“粝”等字的古义及其在成语中的用法有深入考释。
-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收录该成语,解释其含义并引古籍例证,有助于理解其在古代语境中的运用。
- 《论语·宪问》:记载孔子赞扬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精神与“麤袍粝食”所体现的安贫乐道高度一致,是理解该成语文化内涵的重要背景。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颜回等安贫乐道者的记载,为理解该成语所描述的生活状态及精神境界提供了历史人物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成语“麤袍粝食”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形容衣着粗糙、饮食简单,生活清贫困苦。其中“麤袍”指用粗劣布料制成的衣服,“粝食”指未经精细加工的糙米或粗粮,两者共同体现物质条件匮乏的状态。
二、出处与用法
- 文献溯源:最早见于《后汉书·袁京传》,记载袁彭为官清廉,“为吏麤袍粝食”,最终仅官至议郎,凸显其安贫乐道的品格。
-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述古代清官、隐士或贫寒之士的生活状态,如“他虽身居高位,却甘愿麤袍粝食,将俸禄救济百姓”。
三、延伸意义
该成语不仅指物质匮乏,更蕴含对简朴生活的主动选择,常与清廉、淡泊名利等品质关联。例如提到,这种生活方式与古代贵族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品德高尚的象征。
四、相关成语
- 同义表达:粗衣恶食、粗茶淡饭
- 反义表达:锦衣玉食、钟鸣鼎食
五、字形说明
“麤”为“粗”的古体字,现代汉语中多写作“粗袍粝食”,但含义一致。
别人正在浏览...
百嬾千慵把袂背碑覆局鼻子下面播田抽象思维吹画壶丹叶刀疮道规大音电键东蔷短处多愁芬华宫宰构思冠绶吭嗌和木很戾鹤觞合题幻形货贩荆请酒槽酒食徵逐军界括目相待沥滴鑪橐蒙羞门市部名噪一时母儿南郭綦迁延岁月迁塟凄凄惶惶全浑人理日坐愁城容彩霎那间闪肭射姑山声调水到鱼行死淋浸私事颂祷桃花醋条科通远凸凸外监违错五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