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都买第的意思、鸿都买第的详细解释
鸿都买第的解释
《后汉书·崔寔传》:“ 灵帝 时,开 鸿都门 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綬各有差。”《陈书·袁宪传》:“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 文豪 请具束脩, 君正 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后以“鸿都买第”泛指买官行贿。 清 吴伟业 《赠陆生》诗:“君不见 鸿都 买第归来客,駟马轩车胡辟易。”
词语分解
- 鸿都的解释 . 汉 代藏书之所。《后汉书·儒林传序》:“乃 董卓 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 东观 、兰臺、石室、 宣明 、 鸿都 诸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 晋 王羲之 《书论》:“ 蔡尚书 入 鸿都 观碣
- 第的解释 第 ì 次序:第一。次第。等第。 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第。及第。落第。 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宅第。府第。门第。进士第。 但:运动有益于健康,第不宜过于剧烈。 姓。 笔画数:; 部首:竹; 笔
网络扩展解释
“鸿都买第”是一个历史典故类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拼音与基本释义
- 拼音:hóng dū mǎi dì
- 释义:指通过钱财贿赂买取官职或功名,泛指买官行贿的行为。
出处与典故
- 东汉背景:
源自《后汉书·崔寔传》记载,东汉灵帝时期在洛阳的“鸿都门”公开张榜售卖官爵,从公卿到地方官职明码标价,形成官场腐败的典型事件。
- 南朝陈例证:
《陈书·袁宪传》提到,南朝陈时期科举考试中贿赂成风,袁宪父亲袁君正拒绝用钱为儿子“买第”(即买取科举名次),凸显清廉之风。
结构与引申义
- 鸿都:指东汉洛阳的鸿都门,象征官爵买卖的场所。
- 买第:原意为购置宅第,此处引申为用钱财换取官职或科举及第资格。
- 整体:以地名“鸿都”关联卖官事件,用“买第”暗喻权钱交易,形成对腐败行为的讽刺。
用法与例句
- 语法功能:多作宾语或定语,用于描述官场腐败现象。
- 例句:
清代吴伟业《赠陆生》诗:“君不见鸿都买第归来客,驷马轩车胡辟易。”
(意为:那些靠贿赂得官的人,归乡时虽乘高车驷马,却遭人鄙夷。)
权威性补充
- 该成语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现代可引申批评任何以财谋权的行为。
- 注意与“卖官鬻爵”近义,但“鸿都买第”更侧重“买方”角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关诗句,可参考《后汉书》《陈书》及清代诗词集。
网络扩展解释二
《鸿都买第》的意思
《鸿都买第》(hóng dū mǎi dì)是一个成语,意为齐心合力,共同努力。
拆分部首和笔画
《鸿都买第》的部首拆分是:乙(yǐ)和鸟(niǎo),分别属于左右手和上下结构。整个成语共有20画。
来源
《鸿都买第》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是从齐国大夫买臣的故事中引申而来。
繁体
《鸿都買第》(hóng dōu mǎi dì)是这个成语的繁体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鸿都买第的字形可能与现代略有差异,但整体造型基本相似。
例句
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助互爱的关系,鸿都买第,共同度过了困难时刻。
组词
合作、同心协力、齐心合力。
近义词
同心协力、同仇敌忾。
反义词
分崩离析、各自为战。
别人正在浏览...
白黑不分鸨妓比法碧树偪仄驳子不变不革不近道理常山阵搽拳叱叱初会登实雕侈鼎器钉书匠独立宣言额名儿事旰烂高汤雇伙朹实古香缎寒颤鸿印黄连树晃着降堦捡括暨暨金鼎金凫禁情割欲刊板腊尽春回蜡刻璘藉流棍罗纹石篾刀秘水迷心摸黑儿奈烦闹扫髻牛鼻绳破浪乘风潜跃敲门轻僄圈识儒谨扫黛馺莎笙篁升力士儒探警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