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两舌的意思、两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两舌的解释

(1).言语反复,前后不一。 汉 焦赣 《易林·坤之夬》:“一簧两舌,妄言谬语。”原注:“一簧者,即《诗》所谓‘巧言如簧’;两舌,言不一也。”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子罕》:“‘是道也,何足以臧?’叫他去想,不是説竟‘不臧’也。竟説‘不臧’便是两舌。”

(2).毁誉,两种评价不一。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九:“自古有盛名之士,一为宰相,遂失令闻者,此何以故?曰,或以廉秽判若两人,或以恩怨横遭两舌故也。”

(3).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赵朴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不犯十恶:1杀、2盗、3淫、4妄语、5两舌,即挑拨离间……即是十善。”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两舌”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核心指代“在双方之间挑拨是非、制造矛盾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两舌”原指舌头分叉,比喻言语反复、表里不一的行为。具体表现为:

  1. 挑拨离间:在甲面前说乙的坏话,在乙面前说甲的坏话,导致双方关系恶化。
  2. 言行矛盾:说话前后不一致,或当面与背后态度迥异(与“二舌”含义相近)。

二、文化及宗教背景

在佛教中,“两舌”被列为口业恶行之一,认为其危害性极大:

三、具体表现

  1. 搬弄是非:虚构或夸大事实,例如将他人私下抱怨添油加醋传播。
  2. 毁誉不一:对同一事物在不同场合给出相反评价。
  3. 表里不一:表面赞同却背后诋毁(与“二舌”行为相似)。

四、社会危害

五、相关概念辨析

与“二舌”的区别:


如需了解佛教“十恶业”等更系统的伦理体系,可参考、6的宗教典籍解析;日常语境下的使用案例可查看、4的通俗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两舌》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贬义。它指的是一个人在言谈中表现出虚伪、狡诈、善于说些假话或讲话不忠诚的特征。这样的人常常会在不同的场合掉转舌头,说一套做一套,捧着心里的鬼胎。《两舌》还可用于形容某些文字或言论具有二义性、模棱两可的特点。 拆分部首和笔画:《两舌》的拆分部首是“舌”,它是“言”字的变体,也代表着话、言语,是“言”字的变体。《两舌》的笔画数为9画。 来源:《两舌》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中,其中有一篇名为《周南·桃夭》的诗,其中有一句描述桃树的“二矣傯异,矜民所穉”(《诗经·周南·桃夭》)。在这句话中,“二矣傯异”中的“异”字就有“两舌”的意思。 繁体写法:《两舌》的繁体写法为「兩舌」。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的汉字中,舌的写法是「舌」。在一些古代文物或碑刻中,可以看到一些古汉字的不同写法,但整体结构与现代的写法仍然相差不大。 例句:他常常对我们表露好意,但我始终觉得他是个两舌之人。 组词:善于言辞的人往往容易成为两舌之人,他们善于利用自己的口才来得到他们想要的利益。 近义词:奸诈、狡猾、欺诈、口是心非 反义词:直言不讳、真诚、坦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