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絜矩的意思、絜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絜矩的解释

絜,度量;矩,画方形的用具,引申为法度。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礼记·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郑玄 注:“絜,犹结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谓当执而行之,动作不失之。” 朱熹 集注:“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方,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叶适 《陈彦群墓志铭》:“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奋豪杰以特兴,亦多微妙奇伟,非颖秀士亲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他两个既有这番志嚮,又説的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这桩事责成他两个办起来,才是个‘絜矩之道’。”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絜矩”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絜”意为度量、审度(),而“矩”本指画方形的工具(如曲尺),引申为法度、规范()。二字组合后,象征以道德准则衡量行为,强调通过自我约束和社会规范达到平衡。例如《礼记·大学》提到“君子有絜矩之道”,即上位者以身作则,民众自然效仿孝悌、仁爱等品德()。

二、经典内涵

  1. 道德规范:儒家将絜矩视为人际关系的准则,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推己及人实现社会和谐()。
  2. 治国理念:在《大学》中,絜矩之道被用于治国平天下,强调统治者需以公正之法度引导民众,如“上恤孤而民不倍”()。

三、实践中的灵活性

古人认为絜矩并非僵化制度,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审度”。例如管理中需考虑个体差异,在统一规范与灵活变通间寻求“中道”()。这种思想与现代管理学强调的“权变理论”有相通之处。

四、现代意义

如今该概念可引申为遵守法律与公序良俗,既包含对规则的尊重,也强调道德自律()。例如企业制度设计需兼顾周密性与人性化,避免机械套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礼记·大学》原文或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絜矩》的意思

《絜矩》是一个汉字词汇,多用作名词,意指准则、规范和标准。它是用来衡量事物是否合乎规定、是否合理的概念。

拆分部首和笔画

《絜矩》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糸」(mì)和「聿」(yuè),表示和线、纺织等相关的含义。它的笔画数为11画。

来源和繁体

《絜矩》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巷伯》之中,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在繁体字中,「絜」的字形为「絜」,「矩」的字形为「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絜」的字形稍有不同。它是由「糹」和「曳」组成,「糹」放在上方,「曳」放在下方。

例句

1. 他的行为始终按照法律的絜矩来进行。

2. 这家公司的产品质量一直维持着高水平,完全符合行业的絜矩。

组词

守絜矩、不拘絜矩、遵循絜矩、絜矩有礼

近义词

规范、准则、标准

反义词

放纵、任意、随意

别人正在浏览...

白眊摆事实般师宝瑛本字褊促逋逃之薮才格触冒得售煅烧访索奉差怪憾馉饳贵涂皇水欢燕鞯汗鲸波怒浪惊春金柝开弘孔修旷年苦修绵渺密密疏疏目视曩古挠挑乾果啓祷砌红堆绿清晤拳夫人染坊圣帝神俊沈漭审声舐鼎授简水蛭四密素裹邃林讨钱调三斡四跳鼠提地铁册军逖听遐视土神文燕舞草误工贤达嚣音协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