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猛的气势或气概。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哮闞之兽,张牙奋鬣。志在触突,猛气不慴。”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清 许承钦 《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年过五十猛气在, 王翦 既老称冠军。” 清 吴嘉纪 《垂钓行答郑绛州》:“敛抑猛气上小舟,天海之际垂钓钩。”
“猛气”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表示勇猛的气势或气概,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充满力量、无畏的精神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猛气”指勇猛的气概或气势,强调刚健、强悍的意志力。例如“猛气犹思战场利”(杜甫诗),形容战马未失战场斗志。
古文用例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猛气”可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充满斗志,如“猛气冲长缨”(陶渊明诗句),或描述性格刚烈、行动果敢的状态。
“猛”的字源补充
“猛”本义为健壮的狗(《说文解字》),后引申为气势大、力量强,如“猛兽”“猛将”。这种字源进一步强化了“猛气”一词的勇猛内涵。
如需更多例句或详细字义分析,可参考汉典、古诗文网等来源。
《猛气》是一个词语,它指的是强烈的气势或力量,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做事情时的激情和决心。它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猛”和“气”。下面我们将分别来拆解这两个字的部首和笔画,并探究它的来源、繁体和古代汉字写法。
拆分猛字,它的部首是犬,表示与犬有关的事物,例如狼、狗等。而气字的部首是气,表示空气或气体。猛字的笔画为10画,气字的笔画为4画。
《猛气》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汉字中。在古代汉字中,并没有繁体字的概念,而是一种更古老的字体形式。所以,《猛气》这个词的繁体形式和简体形式是相同的。
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汉字有所不同。以《猛气》为例,在古代汉字中,猛字的写法是“⺈虍”,气字的写法则是“气”。这种写法在现代汉字中已经很少见到了。
1. 他全身散发着猛气,一脸坚定地向前走去。
2. 这部电影充满了猛烈的气息,让观众们体会到了真实的暴力。
组词:猛烈、猛攻、猛犬、气势磅礴、庄严、激情
近义词:力量、霸气、魄力、气势
反义词:懦弱、软弱、胆怯、无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