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举贤才。《三国志·魏志·傅嘏传》:“举其贤者,出使长之;科其能者,入使治之,此先王收才之义也。”
“收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收举贤才,强调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该词由“收”(吸纳、选拔)和“才”(人才)组成,字面意为“吸纳人才”。其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原文提到:“举其贤者,出使长之;科其能者,入使治之,此先王收才之义也。”,意指通过选拔贤能之人担任官职,以实现国家治理。
使用场景
传统语境中,“收才”多用于政治或管理领域,强调统治者或组织对人才的重视。现代延伸至企业、教育等场景,表示积极招募和培养优秀人才以提升竞争力。
现代意义
该词隐含“德才兼备”的选拔标准,既注重能力,也关注品德。例如,企业通过科学招聘和培训体系实现“收才”,推动可持续发展。
相关示例
古文献中,“收才”常与治国策略关联,如《三国志》强调通过考核能力来任用人才。现代造句如:“公司重视收才,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
总结来看,“收才”是一个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价值的词汇,体现了人才选拔的核心作用。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出处,可参考《三国志》原文或相关词典。
收才是一个多义词,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它的拆分部首是手和力,总共有5个笔画。
收才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鄘风·君子偕老》一诗中的“收才”,意为收纳才能。才能在古代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质和特长,因此收才也就代表了挖掘和接纳人才的意思。
繁体字“收”才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都是“收”。不过,繁体字往往在笔画上更加繁杂,需要更多的笔画。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收才的字形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由手的形状和力的形状组成。
收才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在公司里负责收才,寻找合适的人才加入团队。
2. 政府组织了一场人才招聘会,为了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
与收才有关的组合词有:
1. 才能:指个人的天赋、能力和特长。
2. 取才:指挖掘和获取人才。
3. 才干:指个人的能力和才智。
与收才相关的近义词有:
1. 接纳:表示欢迎和接受。
2. 挖掘:表示发掘和开发。
与收才相反的词有:
1. 挡人:表示阻止和拦截。
2. 拒绝:表示不接受和排斥。
以此为基础,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关于收才的更多知识。【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