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白的意思、抄白的详细解释
抄白的解释
(1).公文的抄本或副本。《水浒传》第二二回:“ 宋太公 三年前出了 宋江 的籍,告了执凭文帖。见有抄白在此,难以勾捉。”
(2).抄录。《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宣敕委官办验得别无冒伪,将抄白对读无差的本,分付该犯家属收掌听候去讫。”《西游补》第四回:“又早有人抄白第一名文字,在酒楼上摇头诵念。”《苦社会》第四三回:“﹝ 子丰 ﹞就在袋里取出张抄白的公文。”
词语分解
- 抄的解释 抄 ā 誊写,照原文写:抄本。抄写。抄袭。传抄。 搜查而没收:抄没(?)。抄家。抄斩。 走简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同“绰”。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白的解释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没
网络扩展解释
“抄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āo bái”,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
公文的抄本或副本
指官方文书的复本,用于备份或公示。例如《水浒传》中提到“见有抄白在此,难以勾捉”,即用抄本作为法律依据。
-
抄录行为
表示对文字内容的誊写或记录,如《西游补》中“抄白第一名文字”即指抄写榜单内容。
二、延伸解析
- 词源与结构
“抄”指誊写、复制,“白”原指白纸,引申为文字内容,合称表示对文本的复制行为。
- 历史用例
元代《元典章》记载通过“抄白”核对公文真伪,清代小说《苦社会》也提及抄白公文的情节,说明其长期用于行政和文学领域。
三、其他说法辨析
部分资料(如)将“抄白”解释为“抄袭他人作品”的成语,但此说法未见于多数权威文献,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引申或误读,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四、总结
“抄白”核心含义聚焦于文书副本和抄录行为,多见于古籍与历史文献。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用例,可参考《水浒传》《元典章》等原始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抄白(chāo bái)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抄白是中国方言中的一个俚语,常见于上海和江南一带。它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在某个场合或活动中没有意义地走来走去,毫无目标地闲逛或游荡。
拆分部首和笔画
抄白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抄”字的部首是扌(手部首),它的笔画数为5;“白”字的部首是白(白字部首),它的笔画数为5。
来源与繁体汉字写法
抄白这个词的来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从方言中演变而来。在繁体汉字写法中,抄白可以写作“抄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抄白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对于这个词的具体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例句
1. 他整天抄白,好像忙得不像样。
2. 昨天下午我在街上看到他一直在抄白。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抄衣、抄本、白干
近义词:闲逛、游荡、徘徊
反义词:工作、忙碌、专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