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八陈 ”。古代作战的阵法。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八阵》:“用八陈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陈之宜。”八阵名目不一,常见有:(1)《文选·班固〈封燕然山铭〉》:“勒以八阵。” 李善 注引《杂兵书》:“八阵者,一曰方阵,二曰圆阵,三曰牝阵,四曰牡阵,五曰衝阵,六曰轮阵,七曰浮沮阵,八曰雁行阵。”(2) 唐 李筌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阵图》:“天阵居乾为天门,地阵居坤为地门,风阵居巽为风门,云阵居坎为云门,飞龙居震为飞龙门,虎翼居兑为虎翼门,鸟翔居离为鸟翔门,蛇盘居艮为蛇盘门;天、地、风,云为四正,龙、虎、鸟、蛇为四奇,乾、坤、巽、坎为闔门,震、兑、离、艮为开门。”(3)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八阵》:“八阵:洞当、中黄、龙腾、鸟飞、折衝、虎翼、握机、衡。”传为 三国 蜀 诸葛亮 所作。参见“ 八阵图 ”。
“八阵”是中国古代军事中的阵法体系,不同文献对其具体组成和用途有不同记载,以下是综合解释:
八阵是古代作战时采用的八种阵法统称,核心思想是“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即根据地形灵活部署军队,形成攻防优势。其名称和结构在历史演变中存在多种版本。
孙膑与早期八阵
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八阵》提到八阵需结合地形使用,但未列具体阵型。另有记载将阵法分为“四正四奇”:天、地、风、云为四正阵,龙、虎、鸟、蛇为四奇阵,结合八卦方位布局。
《杂兵书》的八阵分类
汉代《杂兵书》记载的八阵为:方阵、圆阵、牝阵(守势)、牡阵(攻势)、冲阵、轮阵、浮沮阵(隐蔽)、雁行阵(突击),强调不同战术功能。
唐代李筌的八卦八阵
李筌在《太白阴经》中以八卦方位命名八阵,如天阵(乾位)、地阵(坤位)、风阵(巽位)等,结合自然元素与地形。
诸葛亮与后世演变
宋代王应麟《小学绀珠》记载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名称为:洞当、中黄、龙腾、鸟飞、折冲、虎翼、握机、衡,后世多认为与“八阵图”传说相关。
八阵不仅是军事理论,还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例如:
八阵的具体形式因时代和兵家流派而异,但本质均为通过有序布阵发挥战术优势。如需进一步了解某类阵法的细节,可参考《孙膑兵法》《太白阴经》等古籍或权威军事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