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的意思、刚果的详细解释
刚果的解释
刚毅果断。《逸周书·谥法》:“猛以刚果曰威。”《后汉书·儒林传·杨政》:“其刚果任情,皆如此也。” 宋 曾巩 《上田正言书》:“諫官刚果有气节,不浮沉。” 茅盾 《幻灭》一:“刚果自信的 慧 ,此时也似受了感触,很亲热地抓住了 静女士 的右手。”
词语分解
- 刚的解释 刚 (剛) ā 硬,坚强,与“柔”相对:刚强。刚直。刚烈。刚劲(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刚健。刚毅。刚决。刚正不阿(?)。刚愎自用。 恰好,恰巧:刚刚(.恰好;.才)。刚好。 才:刚才。刚来就走。 姓
- 果的解释 果 ǒ 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果实。果品。果木。结果(a.结出果实;b.事情的结局或成效)。 结局,与“因”相对:因果。成果。 坚决:果决。果断。 确实,真的:果真。如果。 充实,饱足:果腹。
专业解析
“刚果”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专有名词,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释义:
一、国家名称
- 刚果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Congo):位于非洲中部,首都布拉柴维尔,国土面积3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80万(2023年数据)。该国以石油和林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 刚果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简称“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国土面积234.5万平方公里,为非洲面积第二大国家,人口超1亿(2025年统计)。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钴、铜著称。
二、地理实体
指非洲第二长河刚果河,全长约4700公里,流域面积401万平方公里,流经多个中非国家。其水能储量占全球13%,对区域生态和航运至关重要。
三、词源与历史
“刚果”一词源自班图语“Kongo”,意为“山脉”,最初指14-19世纪存在于刚果河下游的刚果王国。葡萄牙殖民者于15世纪将其音译为“Congo”,后经汉语转译定型。
使用规范
在正式外交文书中需区分“刚果(布)”与“刚果(金)”,日常语境可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该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收录为规范地理名词。
参考资料:
- 国家概况数据引自中国外交部官网《世界国家概况》
- 地理数据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 词源考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近代汉语外来词研究》
- 使用规范依据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刚果”一词具有双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一、词语本义(形容词)
指刚毅果断的性格特质,常见于古文和文学作品中。
- 例证:《逸周书》用“猛以刚果曰威”形容威严,《后汉书》描述杨政“刚果任情”,宋代曾巩称赞谏官“刚果有气节”,茅盾在《幻灭》中描写人物“刚果自信”。
二、国家名称(名词)
指非洲中部两个同名国家,因殖民历史分治:
-
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
- 首都:金沙萨(Kinshasa)
- 面积:234万平方公里(非洲第二大国)
- 资源:全球最大钴储量,铜、黄金等矿产丰富,森林覆盖率极高。
- 经济: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依赖农业和矿业。
-
刚果共和国(刚果布)
- 首都:布拉柴维尔(Brazzaville)
- 面积:34.2万平方公里
- 特点:法语为官方语言,石油为主要经济支柱。
历史背景
两国均源于13-14世纪的刚果王国,19世纪被欧洲列强瓜分:
- 法属刚果(今刚果布)
- 比属刚果(今刚果金)
独立后以首都简称区分国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国家现状,可参考国际组织报告或权威地理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背袋怅憾惙然刺蜚绣大貊小貊淡不剌荡散氐房黩昏敦慎钝语发念芬芳馥郁古典音乐国蔽海棠果含霜和理花丑华林园荒外华问火浴蠒耳羊贱庸金粟如来锦制空壤溃败老童类会冷害龙腾笼总路皷马六甲名不徒显瞑眠启动且并切记漆面琼敷弃外濡毫扇马沙屠纱帷神筹枢密诉牒踏蹄铁马同职推算土王委弊无象仙史锡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