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斧锧的意思、斧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斧锧的解释

亦作“ 斧质 ”。1.斧子与铁鍖,古代刑具。行刑时置人于鍖上,以斧砍之。《晏子春秋·问下十一》:“寡君之事毕矣, 婴 无斧鑕之罪,请辞而行。”《吕氏春秋·贵直》:“王曰:‘行法。’吏陈斧质於 东閭 。”《汉书·项籍传》:“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颜师古 注:“质谓鑕也。古者斩人,加於鍖上而斫之也。” 宋 司马光 《五哀诗·晁大夫》:“旋闻就斧质,不得解衣冠。”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杨公劾奸》:“一封奏九重,知他听否,我 杨继盛 的斧鑕囹圄都在这遭。”

(2).泛指罪名。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未有左证,竟以己意为信讞,鞭笞斧鑕,横加其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斧锧(fǔ zhì),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刑具,由两部分组成:

  1. 斧:指行刑用的斧头或钺(大斧),刃部锋利,用于砍斫。
  2. 锧(也写作“质”):指垫在受刑人身下的砧板或垫座,通常为木质或石质。

详细释义:

与“铡刀”的区别: 斧锧主要用于腰斩,行刑方式是用斧头砍断置于砧板上的犯人腰部。而铡刀(如著名的包公铡)通常用于断头,其结构是刀片固定在上,有槽的底座在下,刀落下切断颈部。

现代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斧锧”一词已不再指代实物,主要出现在历史叙述、成语典故或文学作品中,用以指代古代的严酷刑罚或象征死亡威胁。

引用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斧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指古代斩首的刑具,形似铡刀。由“斧”(砍伐工具)和“锧”(铁砧或垫座)两部分组成。行刑时,将人置于铁砧上,用斧砍头。

  2. 别称与结构
    亦作“斧质”,其中“斧”为行刑工具,“质”(或“鍖”)为受刑者所卧的垫座。这种组合常见于先秦文献,如《晏子春秋》《韩非子》中均有提及。

二、引申含义

  1. 象征诛戮之事
    在古籍中,“斧锧”常代指死刑或严酷刑罚。例如《聊斋志异·陆判》中“今来加斧锧耶?”即用此意。

  2. 泛指罪名
    清代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中“鞭笞斧鑕,横加其身”一句,将“斧锧”引申为强加的罪名。

三、文献例证

四、发音与字形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工具书及语言学考证,如需进一步扩展,可参考汉典及《晏子春秋》相关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版纳报效万一殡服秉公无私不杂苍黎陈叙疮瘢打并答蕃书雕雕对接嘟噜抚揉负言干涸割慈钩子官鑪钱庋藏黄耳寄书皇谟金鈚吉阡看到诳上揽客老是楼店务芦牌盲女茅庐三顾念恋朴远前跸卿尹青州从事秋潮球籍韶护射蛟省略省役薄赋试墨帖首章水旦殊命顺船四伯四公子思劳贴板廷对脱钩兔起凫举蜗角之争下剂向常小除夕嚣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