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摄养的意思、摄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摄养的解释

(1).抚养。《三国志·吴志·陆瑁传》:“ 瑁 从父 绩 早亡,二男一女,皆数岁以还, 瑁 迎摄养,至长乃别。”《宋书·后妃传·孝懿萧皇后》:“初 太宗 少失所生,为太后所摄养。”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期岁,为姨 寳光 所摄养,同如母之义子。”

(2).养生;调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陛下昼过冷,夜过热,恐非摄养之术。”《旧唐书·方伎传·叶法善》:“自曾祖三代为道士,皆有摄养占卜之术。” 清 唐孙华 《暮春杂诗》:“旦暮暄寒异,时愁摄养妨。” 郭沫若 《山中杂记·芭蕉花》:“这恐怕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不良的关系所生出的子6*宫病罢。”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摄养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摄养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养生保健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主动的调理与护持来保养身体、维系健康。该词由“摄”与“养”二字组合而成,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养护的系统观念:

  1. 字义解析:

    • 摄(攝):本义为“持取”、“收敛”,引申为“调理”、“统摄”、“保养”。在养生语境中,强调对自身生命活动(如饮食、起居、情志、精气)的主动管理和约束,使之有序、和谐。例如《说文解字》释“摄”有“引持”之意,在养生中即指导引、调控身心。
    • 养(養):本义为“供养”、“抚育”,引申为“调养”、“补益”、“使生长壮大”。指通过供给营养、休养生息、避免伤害等方式,使身体机能得到维护和增强。
  2. 合成词义: “摄养”合起来,意指通过一系列主动的、有意识的调节、管理和滋养行为,来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它涵盖了古人养生实践的多个方面,如:

    • 饮食摄养:注重饮食有节、五味调和、营养均衡。
    • 起居摄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安排作息,劳逸结合。
    • 情志摄养:调和七情,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激情绪损伤脏腑。
    • 运动摄养:进行适度的导引、吐纳等运动以流通气血。
    • 环境摄养:选择适宜的生活环境,避风寒暑湿等外邪。
  3. 典籍释义与权威参考: 在权威汉语辞书中,“摄养”的定义清晰指向养生保健: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摄养”的释义为:“保养;调养。” 并引用《三国志》等古籍例证说明其自古以来的应用。
    • 传统医学典籍如《黄帝内经》虽未直接使用“摄养”一词,但其“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核心养生思想,正是“摄养”概念的集中体现。
    • 后世养生家,如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大量论述了具体的“摄养”方法,强调“善摄生者”需在各方面谨慎调理。
  4. 用法与语境: “摄养”一词具有较强的书面语色彩和传统文化底蕴,常见于中医养生、古籍、以及探讨传统健康理念的现代文章中。它强调的是一种系统、主动、贯穿日常生活的健康管理方式,与现代“保健”、“养生”概念相近,但更突出“自我调控”(摄)的内涵。

摄养,即是通过主动地调节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生活各个方面,并加以滋养补益,以达到保养身体、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综合性养生行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概念。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摄养”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抚养

指对年幼子女或亲属的抚育、保护。例如:

二、养生调养

指通过生活起居、饮食等方式调理身体、保持健康。例如:

用法示例

  1. 养生语境:古人强调“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高濂《遵生八笺》)。
  2. 抚养语境:如《冥通记》中描述幼子由姨母“摄养”,视如己出。

“摄养”既可指对他人(尤其是幼弱)的照料,也可指自我身心的调养。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但核心均围绕“养护”展开。

别人正在浏览...

八音匣扁桃体炎趁常道赚得理登车揽辔彫薄东岗子豆肉对亲钝獘恩廕发函非种凤尾绫風占复印刮刮拶拶还国荷礼花馆化作戛然接唱借兑继发症击攻讥论竞选抗拒亢爽课堂空头汉略玃两到灵棚柳梢青落落难合路上路下木香菊拈轻掇重农产品朋工便嬖漂没瓢樽潜存歉疚情管穹宇善人义士奢侈品身帖戍漕踏地菘天值地值妥筹文绣院无位响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