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晡的意思、下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晡的解释

申后五刻,即下午五时三刻。《素问·标本病传论》:“夏下晡。” 王冰 注:“下晡,谓日下於晡时,申之后五刻也。”《汉书·天文志》:“而 汉 魏鲜 集腊明正月旦决八风……旦至食,为麦;食至日跌,为稷;跌至晡,为黍;晡至下晡,为叔;下晡至日入,为麻。”《史记·天官书》“跌”作“昳”,“晡”作“餔”,“叔”作“菽”。《宋书·王镇恶传》:“下晡间,於金城东门北三十步凿城作一穴, 桓 ( 王桓 )便先众入穴, 镇恶 自后继之。” 清 恽敬 《东路记》:“二十七日下晡发。行六十里,宿 荏港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下晡”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时间的词汇,其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下晡”指下午晚些时候,通常对应傍晚或黄昏时分,即太阳开始西沉至日落前后的时间段。在传统时辰划分中,它属于“申时”的后半段,即申时五刻(约现代时间17:45左右)。

二、时间考据

  1. 古代计时依据
    古人以太阳位置计时,申时为下午3-5点,“下晡”特指申时末尾的五刻(一刻约15分钟),即接近下午5点三刻。
  2. 不同文献的差异
    • 《素问》注疏认为“下晡”是申时后五刻;
    • 部分现代学者结合十六时制推算为15:45-17:15;
    • 也有观点将其等同于“晡时”(申时)或延伸至酉时末尾(约日落前)。

三、应用领域

  1. 中医理论
    在《黄帝内经》中,“下晡”与五脏疾病症状变化相关。例如肝病患者在此时段病情可能加重(“肝病者,下晡甚”)。
  2. 历史文献
    如《汉书·天文志》用“下晡”描述特定时段的天象观测记录。

四、现代对应时间

按古代“百刻制”换算,申时为15:00-17:00,五刻即75分钟,故“下晡”约为16:15-17:15。但因历法差异,具体时间存在学术争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下晡

下晡(xià wǔ)是一个汉字词汇,意为下午的晚些时候,即傍晚或黄昏的时候。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下晡这个词由“一”和“人”两个部首组成,共有9个笔画。

来源

下晡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时间划分方式。在古代,一天分为十二时辰,其中下晡指的是从日落到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即傍晚时分。

繁体

繁体字“下晡”写作“下晡”,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和现代有所不同。下晡在古代的写法为“夏日旦”。其中,“夏”表示太阳下山,“日”表示时间,“旦”表示白天。这样的写法既表达了傍晚的概念,又表示了与白天的转变。

例句

1. 我们计划在下晡的时候去公园散步。

2. 下晡的阳光柔和而温暖,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组词

下晡无法组成其他词汇,因为它本身是一个时间词,表达了傍晚的概念。

近义词

傍晚、黄昏

反义词

清晨、上午、中午、下午

别人正在浏览...

摆式帮规焙茶摽牓并发症毕时不洎步驺称褒初平答话黨獄点青鵰翎箭饿焰匪颁愤兵佛图凫臛抚劳拂逆故徼过爱含冤花消慧力狐祥酒场即行叩辕窥窬利得厘订领家的蛮服軿臻瞥然贫萌贫宅千古巧不可接顷宫日增月益肉林瑞世散伯升合事大殊号束理私学堂痰迷廷参通慧通远巍颤颤慰存苇索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