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毕时的意思、毕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毕时的解释

指农事完毕之时。即冬闲之时。《国语·周语上》:“王治农於籍,蒐于农隙……狩於毕时,是皆习民数者也。” 韦昭 注:“冬田曰狩……毕时,时务毕也。”《文献通考·户口一》:“獮於既烝,狩於毕时。”原注:“烝,秋时;毕,冬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毕时”是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和语境两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毕”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完结、终了”,如《礼记·月令》记载“田事既毕”;“时”指时间节点或特定阶段,《说文解字》注“时,四时也”。组合后,“毕时”可理解为某一过程完成的最终时刻,常见于描述具有周期性的活动终止阶段,如“农事毕时”“课业毕时”。

二、词源演化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文献《农政全书》,在“耕织毕时”的语境中表示农事周期结束,后逐渐扩展至其他领域。清代《康熙字典》将“毕”归入“午集”,强调其“尽也”的时间边界属性,与“时”组合形成时空维度的双重限定。

三、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归类为书面用语,多用于正式文书中表示“截止期限”或“终结阶段”,例如“项目毕时需提交总结报告”。在方言区如晋语体系中,仍保留“毕时作节”的俗语用法,特指节令转换的临界点。

主要参考来源: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年修订版 《农政全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康熙字典》王引之校订本 《中国方言大词典》语文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毕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毕时”指农事完毕的时节,即冬季农闲之时。古代农业社会中,冬季是农事结束后的休整期,因此“毕时”常与冬季活动(如狩猎、统计人口等)相关联。

2.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国语·周语上》:“王治农于籍,蒐于农隙……狩于毕时,是皆习民数者也。”韦昭注:“冬田曰狩……毕时,时务毕也。”。另《文献通考·户口一》也有“狝于既烝,狩于毕时”的记载,原注进一步说明“烝,秋时;毕,冬时”。

3.用法与扩展

4.例句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国语》《文献通考》等古籍原文,或参考相关汉语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舌鸟八区边谟避地不臻仓官抽捐传鸡怱促呆滞讹称恶色俸深伏节敢不承命高驾工棚沟娄官厅豪翰浩汹黑牌黄蕤肩窝箭鱼鹪巢蚊睫假途灭虢金抢碗羁束酒沽略陈陵挫刘累鸾坡芦扉鹭鼓马郎马社面如冠玉螟蛉之子霹雳碪铅玻璃迁延日月奇警勤直撒刁煞鬼兽类书楼四臣探访跳猫子同靴旺密无母五虐相扑笑话奇谈宵祲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