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佛图的意思、佛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佛图的解释

[pagoda] 塔的别名

庾公尝入佛图,见卧佛。——《世说新语·言语》

详细解释

(1).佛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庾公 尝入佛国,见卧佛。”《魏书·释老志》:“凡宫塔制度,犹依 天竺 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图’,或云‘佛图’。”《北史·魏纪二》:“毁 鄴 城五层佛图,于泥像中得玉璽二。”参见“ 浮图 ”、“ 浮屠 ”。

(2).佛寺。《太平广记》卷 * 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法朗 ﹞见道边败坏佛图,无復堂殿,蓬蒿没人。”《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乙卯,詔州郡县众居之所,各听建佛图一区……於是曏所毁佛图,率皆修復。” 胡三省 注:“佛图,即浮屠,或曰:佛图,即佛寺。” 清 钱谦业 《黄子羽六十寿序》:“今也束身浄业,飞心佛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佛图(fó tú)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均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

  1. 佛塔(佛教建筑物)

    指佛教特有的纪念性建筑物,通常用以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陀遗骨)、经文或高僧遗骨等圣物。其造型源于古印度的“窣堵坡”(Stupa),传入中国后与本土建筑形式融合,发展出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等多种形态,成为佛教信仰的重要象征和礼拜场所。例如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均为著名的佛图。

  2. 佛像(佛陀造像)

    指以雕塑、绘画等形式塑造的佛陀(释迦牟尼佛或其他佛)的形象。佛教艺术中,佛图是信徒表达虔诚、进行观想和礼拜的核心对象,其造型、手势(手印)、姿态等均有严格的仪轨和象征意义。

来源参考:

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等权威汉语工具书中对“佛图”条目的解释,并结合佛教文化常识进行阐述。

网络扩展解释

“佛图”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其解释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梳理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佛塔的别名
    指佛教建筑中的塔,源自梵语“浮屠”(Stupa)的音译,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 《世说新语·言语》记载:“庾公尝入佛图,见卧佛。”
    • 《魏书·释老志》提到:“世人相承,谓之‘浮图’,或云‘佛图’。”
  2. 佛寺的代称
    部分文献中,“佛图”也指佛教寺院。例如:

    •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称:“佛图,即浮屠,或曰:佛图,即佛寺。”
    • 清代钱谦业《黄子羽六十寿序》中描述:“飞心佛图。”

二、延伸与用例

三、总结

“佛图”一词兼具“佛塔”与“佛寺”的双重含义,具体需结合语境判断。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梵语音译,并在汉文化中逐渐本土化,成为佛教建筑的重要代称。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或文献案例,可参考《世说新语》《魏书》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拜陵芭黎贝典崩泻不妙不牧才会拆帐错立打偏手打请大戏打嘴仗豆枕碓挺嘴度假村反易腐心符兆歌坛国维杭州湾韩陵石画旅护宝都荐酹肩轝郊邑节理惊鸣卷脑狂客两下里螺纹履蹈緑芽默苍片善撇然披然溥溥钱价切促清卿求信泉府稔色伤面子沈迟身丁钱蜃海饰物寿耇兽瓦桯凳退厚丸泥封关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小雨邪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