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的意思、无主的详细解释
无主的解释
(1).指国无君;军无将。《书·仲虺之诰》:“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 孔 传:“民无君主,则恣 * ,必致祸乱。”《管子·权修》:“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东观汉记·冯异传》:“ 更始 败亡,天下无主。” 唐 杜牧 《张保皋郑年传》:“大臣杀其王,国乱无主。”
(2).指无主祭人。《仪礼·丧服》:“无主者,谓其无祭主者也。”《礼记·丧大记》:“丧有无后,无无主。” 孔颖达 疏:“若无主则相对宾有闕,故四邻里尹主之,是无得无主也。”
(3).指宗庙无木主。《礼记·曾子问》:“ 曾子 问曰:‘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乎?’ 孔子 曰:‘天子巡守,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言必有尊也。今也取七庙之主以行,则失之矣。当七庙、五庙无虚主。虚主者,唯天子崩,诸侯薨,与去其国,与祫祭於祖,为无主耳。’”参见“ 七庙 ”、“ 五庙 ”。
(4).没有主人。《吕氏春秋·异用》:“ 周文王 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吏以闻於 文王 。 文王 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矣。’” 唐 许棠 《成纪书事》诗之一:“满野多成无主冢,防边半是异乡人。”《元史·许衡传》:“道有梨,众争取啖之。 衡 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此无主。’ 衡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5).谓不由己,无主张。 唐 聂夷中 《送友人归江南》诗:“上国身无主,下第诚可悲。”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忧患恐惧,最怕有所;一有所,则我心无主。古来忠臣孝子、义士悌弟,只是能自作主张。”
(6).指女尚无夫家。 唐 李翱 《数奇篇》:“亲戚之丧在野者, 数奇 皆往葬之;姑姊妹之无主失时者, 数奇 皆取而嫁之。”
词语分解
- 无的解释 无 (無) ú 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有 笔画数:; 部首
- 主的解释 主 ǔ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专业解析
“无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丰富,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从权威汉语词典和实际应用角度,其详细释义可归纳为以下核心义项:
-
指事物没有所有者或归属者:
- 这是最基础的含义。指物品、财产、土地等未被特定个人或实体占有、所有或主张权利的状态。
- 例词/例句: “无主财产”、“无主之地”、“拾得无主物”。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适用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这里涉及的“遗失物”、“漂流物”在未被认领前均可视为“无主物”的一种状态(需经法定程序才能最终确定归属)。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指人没有主见或主意:
- 形容人缺乏独立见解、判断力或决断能力,容易受他人影响或不知所措。
- 例词/例句: “心中无主”、“遇事无主”。 例如:“他遇事总是犹豫不决,显得很无主。” 此义项强调个体在思想或决策上的状态。据《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指事情无人负责处理或做主:
- 形容事务、局面因缺乏负责人或决策者而处于混乱、停滞或无人过问的状态。
- 例词/例句: “家无主,扫帚颠倒竖”(俗语,形容家庭缺乏主事人时的混乱)、“此事至今无主”。 例如:“项目因负责人离职而一时无主,进度受到了影响。” 此义项侧重事务管理层面的缺失。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
(古义/引申)指国家或政权失去君主或统治者:
- 在古代文献中,可指国家处于没有君主统治的状态。
- 例词/例句: “国不可一日无主”。 例如:《吕氏春秋·恃君览》中提到过类似概念(需结合具体上下文)。此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历史语境或成语中。据《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无主”的核心内涵围绕“缺失”展开——或缺失所有者(物),或缺失主见(人),或缺失负责人(事),或缺失统治者(国)。理解其具体含义需紧密结合上下文所指的对象(物、人、事、国)及其缺失的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无主”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具体语境有所不同。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国家或军队无领导者
- 指国家没有君主或军队没有将领。如《尚书·仲虺之诰》中提到“无主乃乱”,强调君主对治理的重要性。
- 例句:
《三国演义》:“军士无主,望风奔逃。”
2.丧礼或祭祀中的缺失
- 无主祭人:指丧礼中缺乏主持祭祀的人(《仪礼·丧服》提及)。
- 宗庙无木主:古代宗庙需供奉木制神位(“木主”),若缺失则称“无主”(《礼记·曾子问》)。
3.物品或状态无归属
- 字面意义为“没有主人”,如《吕氏春秋》中“无主”指物品未被占有。
- 引申为“无主张”,如人因缺乏自主性而随波逐流。
4.其他特殊用法
- 古时指女性未嫁,尚无夫家。
- 现代可形容权力真空或管理缺失,如成语“无主后”指组织缺乏继任者。
“无主”涵盖政治、礼制、社会等多个层面,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如需更具体例证,可参考《礼记》《尚书》等古籍原文或词典释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熬汤白茫茫百叶红伴侣边馈边赏变易并床冰鳞称意刺断谠言直声點注断産独鹤鸡群督趣岪岪辅助工人攻过箴阙宫架规謩闳辩黄绅糊涂虫矫尾厉角趌趌金匮石室进取心酒桶鞠黄开播开足马力酷妒愧服莲儿盼儿裣衽丽春草六律流痞龙虎营隆崒鲁般戮没马路天使珉简闵然难拚破弱青衣神稍婆姝颜四金刚汤羊韬吟讨贼剃面停僮王尊叱驭邪魔外道邪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