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乌孙的意思、乌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乌孙的解释

(1).古代 西域 国名。地在今 伊犁 河谷。见《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 汉 桓宽 《盐铁论·西域》:“ 乌孙 之属骇胆,请为臣妾。 匈奴 失魄,奔走遁逃。” 晋 石崇 《琵琶引》序:“昔公主嫁 乌孙 ,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 清 林则徐 《致郑夫人书》:“ 伊犂 在 北魏 为 乌孙国 。”

(2).古亦泛指侵扰 汉族 王朝疆土的西北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 唐 耿湋 《送杨将军》诗:“一身良将后,万里讨 乌孙 。”

(3).复姓。 金 有 乌孙讹论 。见《金史》本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乌孙”是中国古代西北地区重要的游牧民族名称,同时也指其建立的政权。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起源

乌孙是公元前2世纪至南北朝时期活跃于西域的游牧民族,初期游牧于祁连山与敦煌之间(今甘肃、青海一带),后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及天山地区。其名称亦作为古代西域国名,疆域曾涵盖今新疆伊犁、巴尔喀什湖东南部及中亚七河地区。

二、历史发展

  1. 早期冲突与西迁
    汉初,乌孙与月氏争夺祁连山草原,战败后投奔匈奴。后首领昆莫(猎骄靡)在匈奴支持下击败月氏,迫其西迁,占据伊犁河流域并建立乌孙国,人口达12万户、63万,兵力18万。

  2. 与汉朝的关系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乌孙与汉朝结盟,共抗匈奴。公元前71年,汉乌联军大败匈奴,奠定西域稳定格局。乌孙后归属西域都护府管辖。

  3. 后续变迁
    南北朝时期,乌孙南迁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逐渐与邻近民族融合。明清时期,哈萨克族中仍保留乌孙部落的遗存。

三、文化与经济

四、历史意义

乌孙是丝绸之路的关键参与者,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并对哈萨克族、吉尔吉斯族的形成有深远影响。其与汉朝的联盟为中原王朝经略西域提供了重要支撑。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引用或考古细节,可查阅相关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乌孙

乌孙是一个古老的概念,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在汉语中,乌孙可以指代一个古代部族,或者特指一种与乌孙相关的文化或语言。

拆分部首和笔画

乌孙的拆分部首是“乙”和“山”,总共有五个笔画。

来源

乌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描述了乌孙部族与匈奴的关系。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乌孙部族在中国西北地区曾经繁衍生息。他们是一个游牧民族,以养殖马匹和放牧为生。

繁体

乌孙的繁体字为烏孫。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历史记载,古时候汉字写作兀-{乌/巫}-孙-{巳/己}。

例句

1. 对于乌孙文化,我们仍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

2. 历史上,乌孙与匈奴有着复杂的关系。

组词

乌孙国、乌孙文化、乌孙人、乌孙语

近义词

鲜卑、匈奴

反义词

汉族、中原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