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书的意思、报书的详细解释
报书的解释
回信。 汉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言一何鄙!’” 唐 杜甫 《重过何氏》诗:“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癸未丙戌会元》:“是年録文大半出 王 手笔,其父子最相知信,自谓此録冠絶前后,乃子必惊赏无疑,及报书至,更无他言,但云此録此卷行世之后,吾父勿復谈文可也。” 清 金农 《寄家书呈江上诸兄弟》诗:“燧易星迴远报书,乡愁和疟笑驱除。”
词语分解
- 报的解释 报 (報) à 传达,告知: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
- 书的解释 书 (書) ū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文件:证书。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报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ào shū(注音:ㄅㄠˋ ㄕㄨ),其核心含义是回信,即对收到的书信进行书面答复。以下是综合古籍和现代用法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传统含义:
指收到信件后的书面回复,常见于古代诗文。例如:
- 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言一何鄙!’”
- 唐·杜甫《重过何氏》诗:“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
现代延伸:
在特定语境中可指正式文件或申报材料,例如领事签发的申报书(如提到的“领事发票”),但此类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
二、古籍溯源
- 出处与演变:
- 最早见于汉乐府诗,后成为文人诗作中的常见表达。明代沈德符在《野获编》中也用“报书”描述父子书信往来。
- 汉典等工具书均将其定义为“回信”,强调书面答复的性质。
三、使用示例
类型 |
例句 |
古代用法 |
“吾父勿复谈文可也”(明代沈德符记载父子书信对话) |
现代用法 |
“申报书内容应简明……并由申报人签字”(指正式申报材料,需区分语境) |
四、注意区分
- 同音词:避免与“报数”“暴书”等混淆。
- 现代歧义:现代部分场景中,“报书”可能指申报文件(如例句),但此用法非主流,需结合权威资料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或现代应用案例,可参考汉典、《饮马长城窟行》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报书(bào shū)一词的意思是指书中的扉页,通常用来记录书籍的出版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报(bào)的部首为卩,共6画。
- 书(shū)的部首是⺟,共4画。
来源:
《报》的来源很早,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中,意为将信息告知他人。《书》则是根据古代的书写方式,象形表示书本。
繁体:
《报书》的繁体写作「報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报书」这一词通常以简化的形式呈现,而非完全笔划的描写。因此,具体的古代写法可能根据不同时期和地域而有所差异。
例句:
1. 我买了一本新书,里面的报书上面标注了出版社和印刷日期。
2. 这个图书馆有很多古老的报书,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组词:
- 报纸(bào zhǐ):指新闻和其他信息的印刷出版物。
- 报告(bào gào):指一份详细陈述某一事件、问题或调查结果的正式文件。
近义词:
- 书籍(shū jí):与《报书》意思相近,泛指书写的资料和文字。
反义词:
- 无书(wú shū):指没有书籍或没有相关记录的情况。
希望这些简洁又友好的回答能满足你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