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帝。《楚辞·王褒<九怀·陶壅>》:“屯余车兮索友,覩皇公兮问师。” 王逸 注:“遂见天帝,諮祕要也。”
“皇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皇公”指天帝,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具有神话色彩。例如《楚辞·王褒〈九怀·陶壅〉》中记载:“屯余车兮索友,覩皇公兮问师。” 王逸对此注释:“遂见天帝,諮祕要也。”
主要用于先秦至汉代的文献,尤其是楚辞等韵文,表达对天神的敬称或隐喻君权神授的思想。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引用。
古籍中与“皇公”相关的词语包括“皇皇后帝”“仓皇”等,均带有对天、帝的尊崇或宏大描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参考《楚辞》相关注释或高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皇公》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来形容贵族或皇室成员的尊称。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
《皇公》的部首是“⺼”和“八”,分别是肉旁和八字旁。它的总笔画数为12,其中“⺼”的笔画数为6,而“八”的笔画数为2。
《皇公》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无法确切追溯其确切的来源。但据研究,它可能是在古代官职名称中衍生出来的。在古代社会,皇室成员和贵族拥有崇高的地位和特殊的特权,他们的职位被称作“皇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对皇室成员的尊称。
《皇公》的繁体字是「皇公」。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通常有一定的变化。以《皇公》为例,古时候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然而,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我们无法确定。
1. 他是皇公的后代,享受着特殊的尊荣。
2. 皇公身份的高贵使他无所畏惧。
1. 皇帝 2. 公主 3. 皇后 4. 皇室 5. 贵族
1. 圣人 2. 大人 3. 显贵 4. 尊贵
1. 平民 2. 庶民 3. 贫民 4. 卑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