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毛里塔尼亚的意思、毛里塔尼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毛里塔尼亚的解释

西北非国家。临大西洋。面积1185万平方千米。人口200万( * )。首都努瓦克肖特。境内大部分为撒哈拉沙漠。热带沙漠气候。居民大多从事农牧业。采矿业重要,主要出口铁矿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إسلامية الموريتانية),简称毛里塔尼亚,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国家。从汉语词典及语言应用的角度来看,其名称具有以下含义和背景:

一、 名称释义与汉语翻译

  1. 词源与音译: “毛里塔尼亚”是国名“Mauritania”的标准汉语音译。该名称源于拉丁语“Mauretania”,指古代北非柏柏尔人王国的名称,其地域大致涵盖今摩洛哥东北部及阿尔及利亚西部。
  2. 汉字选择: 选用“毛”、“里”、“塔”、“尼”、“亚”五个汉字进行音译组合,符合汉语对外国国名音译的惯例,力求发音接近原词。其中:
    • “毛”对应“Mau”的发音。
    • “里”对应“ri”的发音。
    • “塔”对应“ta”的发音。
    • “尼”对应“ni”的发音。
    • “亚”是国名地名音译中常见的后缀,对应“-ia”的发音。
  3. 词典释义: 在汉语词典中,“毛里塔尼亚”通常作为专有名词条目,释义为:“非洲西北部的国家。” 其核心含义即指代这个特定的主权国家实体。

二、 国家背景信息(补充理解) 为更全面地理解该词所指代的对象,提供以下关键背景信息:

  1. 地理位置: 位于非洲西北部,西濒大西洋,北部与西撒哈拉和阿尔及利亚接壤,东部和东南部与马里为邻,南部与塞内加尔交界。是撒哈拉沙漠与萨赫勒地区的过渡地带。
  2. 民族与文化: 主要由摩尔人(阿拉伯-柏柏尔混血)和黑人非洲民族(如图库勒尔族、索宁克族、颇尔族、沃洛夫族等)构成。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法语广泛使用于行政和教育领域。伊斯兰教为国教。
  3. 历史沿革: 历史上曾是古代商路要道,先后经历阿拉伯人征服、法国殖民统治(1903年成为法属西非一部分),于1960年11月28日独立。
  4. 政治经济: 实行共和制。经济以矿业(铁矿石、金、铜等)、渔业和畜牧业为主。

引用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毛里塔尼亚”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解释:


一、国家名称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是非洲西北部的国家,具体信息如下:

  1. 地理位置
    西濒大西洋,北部接壤西撒哈拉和阿尔及利亚,东南邻马里,南与塞内加尔相望。国土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其中约三分之二被撒哈拉沙漠覆盖。

  2. 人口与首都
    2023年人口约480万,首都努瓦克肖特是政治、文化中心,人口约143万。

  3. 气候与经济
    属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经济以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铁矿砂是重要出口资源。

  4. 历史与文化
    历史上是北非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交通要道,多种族融合(阿拉伯人、北非人、黑人等)。


二、汉语中的特殊用法

在中文语境中,“毛里塔尼亚”偶尔被用作比喻,形容事物之间紧密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例如:“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像毛里塔尼亚一样相互牵连。”
不过,这种用法较为罕见,且主要出现在特定文学或口语表达中。


冷知识补充

如需更详细信息,可参考权威地理资料或百科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爱宝秕秽博赛采蓄蚕崖策免车轴草斥駡酬赏传问储量淳醨丹简大猩猩钓星反电动势肥猪粉封侯骨分水闸符守攻据古钗脚归师过不的荷得核见蝗螽画堂春魂瓶火刀呼五白嘉应甲杖井中求火鸠兹苛征枯砚了不相属敛容屏气厉精图治翎枝赂权密林明齍弄怂盆子切理厌心全美肉茸茸僧麈少女深文附会使署太爷颓垣废井违言稳静象齿焚身小吴生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