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ut elegant]∶[颜色花样]素净雅致
(2) [light;not strong]∶(花草等的香气)清淡
淡雅的香气
(1).清淡高雅。《隋书·牛弘传》:“ 牛弘 篤好坟籍,学优而仕,有淡雅之风,怀旷远之度。”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公终身富贵,而诗能淡雅若此。”《红楼梦》第四九回:“满口里説的是什么:怎么是‘ 杜工部 之沉郁, 韦苏州 之淡雅?’”
(2).素净雅致。 宋 丘崈 《洞仙歌》词:“丰肌腻体,淡雅矜贵,不与群芳竞姝丽。” 明 高明 《琵琶记·两贤相遘》:“梳妆淡雅,看丰姿堪描堪画。” 碧野 《晓溪晨曲》:“每当星星沉落,曙光东升,那塔影照临溪流上,显得剔透玲珑,淡雅多姿,更增添了深山的幽静。”
"淡雅"是现代汉语中形容素净雅致、清新脱俗的复合形容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素淡而雅致"(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56页)。该词由"淡"与"雅"两个语素构成:"淡"原指液体稀薄,《说文解字》释为"薄味也"(中华书局,2013年,第235页),后引申为色彩浅淡、风格简约;"雅"出自《诗经》六义之一,《尔雅》释作"正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89页),指合乎规范的高尚情趣。
在语义演变过程中,"淡雅"自唐代开始组合使用,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有"淡雅梳妆薄"之句(《全唐诗》卷436),初始多用于描述妆容服饰。至宋代经苏轼《与侄书》"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的审美倡导(《苏轼文集》卷六十),该词逐渐扩展至艺术创作领域,形成包含三层内涵的完整体系:
“淡雅”是一个形容词,常用于描述颜色、气味、风格等素净雅致的特点,具体解释如下:
字面拆解
具体释义
若需更多例句或语境分析,可参考、4、6、10等来源。
按时傲狎拔用悲号冲水吹弄惷驳当锅耽情道得应得倒断等价交换钓角翻海蜂目干遮谷犬孤鴈虹蜺阁绛河交口赞誉讥刺嫉恶借客报仇介士浸包经落进士第纠劾絶后空前剧劳抗殿乐存垒垒连蒂廉俭蔓草荒烟眠羊农禾驽孱评核箧服设辩深入膏肓舍缘豆十八娘时乖运拙爽风所欢潭渊踏踏玛儿挑得篮里便是菜通津通奏渥挚相依为命仙霞校竞懈涣吸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