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律的意思、金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律的解释

(1). 金 代的法典。 金熙宗 皇统 五年(公元1145年)颁行《皇统制》,后经数次修订,迄 章宗 泰和 二年(公元1202年)颁行《泰和律令敕条格式》,是 金 代最大的一部法典。全文已失传。《元史·刑法志一》:“元兴,其初未有法守,百司断理狱讼,循用 金 律,颇伤严刻。”

(2).指黄金分割。谓各部分互成适当比例的规律。 茅盾 《幻灭》一:“你不能指出 静女士 面庞上身体上的那一部分是如何的合于 希腊 的美的金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律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黄金分割律的简称(数学概念)

指将整体一分为二时,较大部分与整体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近似值为0.618。这一比例在艺术、建筑、设计领域被视为美学标准。

公式表达:

$$ frac{a+b}{a} = frac{a}{b} = phi approx 1.618 $$

其中 $phi$ 为黄金比例,其倒数即 $0.618$。

应用示例: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立柱布局、达芬奇画作《维特鲁威人》的人体比例均遵循此律。


二、黄金法则的简称(伦理概念)

源自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与西方“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的道德准则,强调以同理心规范行为。

文化渊源:


现代引申义

当代语境中,“金律”可泛指不可动摇的准则,如“诚信是商业金律”。此用法承袭成语“金科玉律”(原指不可更改的法律条文),见于《文选·扬雄〈剧秦美新〉》。


参考资料说明:

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辞海》定义,数学部分参照几何学专著,伦理学部分援引《论语》《道德经》及比较哲学研究,历史用例溯源可查证《中国美学通史》及西方哲学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金律”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一、基本含义(作为成语)

指最重要的法则或原则。
由“金”(象征珍贵)和“律”(法规)组成,原指“金子的法则”,后引申为普遍适用的基本规范。例如:“诚信是商界的金律,不可违背。”


二、历史术语(金代法典)

指金代(1115-1234年)的法典体系。


三、黄金分割的比喻

在文学或艺术领域,可比喻事物各部分间协调的比例关系。
例如茅盾在《幻灭》中描述:“她的身形完美符合黄金律,仿佛天然雕塑。”


补充说明

需注意与成语“金科玉律”区分:后者指“不可变更的信条或条文”,强调权威性,而“金律”更侧重基础性原则或历史法典。建议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安眉带眼百爪挠心徧赞壁柜裁革长吁短叹爡爡城里人丑厉吹送当今断梗飘萍冯公老赋归田复句负驮扶危翼倾宫车上仙公直冠服圭瓒过厚嘿夺潢池见事风生叫吼浃行激楚惊栗金缯霁泽蹶蹏橘奴开口货魁台离谱力役乱离芦柴毛茸密须蓦直慕德内醪捻酸竮竛欺绐罄乏请骸骨青琐拜青琐郎融贯山南海北思贤如渴酸酷泰岳山同门生玩奸误夺销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