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粗细十番的意思、粗细十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粗细十番的解释

一种锣鼓与丝竹兼用的合奏乐名,起于 明 末,盛行 江 南,今仍流行于 福建 、 江苏 、 浙江 等地。十番即十番鼓,又称十番锣鼓,又有十不闲、十样锦等名称。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十番鼓﹞是乐不用小锣、金锣、鐃鈸、号筒,祇用笛、管、簫、絃、提琴、云锣、汤锣、木鱼、檀板、大鼓十种,故名十番鼓。番者,更番之谓。有《花信风》《双鸳鸯》《风摆荷叶》《雨打梧桐》诸名。后增星鈸器,輒不止十种……若夹用锣、鐃之属,则为粗细十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粗细十番"是中国传统器乐合奏形式的一种专称,尤其流行于江南地区。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粗细十番

指由"粗乐"(打击乐器)与"细乐"(丝竹乐器)交替或混合演奏的十番乐形式。"十番"原指多段乐曲的轮番演奏,后特指包含丰富乐器组合的民间乐种。


二、术语拆解

  1. "粗细"

    • 粗乐:以锣、鼓、铙、钹等打击乐器为主,音色洪亮热烈,常用于室外庆典。
    • 细乐:以笛、箫、笙、胡琴、琵琶等管弦乐器为主,音色细腻婉转,多用于室内雅集。

      来源:《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第213页。

  2. "十番"

    源于明代,指由十段(或更多)曲牌连缀而成的套曲。"番"即轮番、交替之意,体现乐曲的丰富变化。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1卷第1023页。


三、文化特征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各省卷)

    详细收录各地十番乐的曲谱、乐器配置及历史沿革。

    ISBN:978-7-103-03300-3(国家卷示例)

  2. 《苏州艺术史》(古吴轩出版社)

    记载明清时期粗细十番在江南的盛行状况。

    ISBN:978-7-5546-1767-8


通过"粗乐"与"细乐"的对比融合,粗细十番既展现民间艺术的喧腾生命力,亦承载文人音乐的清雅意趣,是理解中国传统音乐多元性的重要载体。

网络扩展解释

“粗细十番”是一种中国传统器乐合奏形式,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粗细十番”是锣鼓与丝竹乐器兼用的合奏乐名,属于十番鼓(又称十番锣鼓)的变体形式。其名称中的“粗细”指乐器组合的丰富性,既包含粗犷的打击乐器(如锣、铙),也包含细腻的丝竹乐器(如笛、箫)。

二、历史与地域

  1. 起源:形成于明末,盛行于江南地区。
  2. 流传:至今仍在福建、江苏、浙江等地传承。
  3. 文献记载: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详细记录了其演奏形式,并提到曲目如《花信风》《双鸳鸯》等。

三、乐器组合特点

四、相关别称

该乐种在不同地区有“十不闲”“十样锦”等名称,反映了其表演形式的多样性与艺术表现力。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曲目或演奏技法,可参考《扬州画舫录》等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犍报説被命变灭彼此彼此兵油子宾介鸊鹈剑不报部员惨楚层掖赤墀翠毛摧戕调器丰鄗奉遗浮借符竹罛罶寒品怀圣寺患累狐疝捡押嵥峙进谋金杓给事中鞠径梡橛礼宾院理屈词穷俚子昴精南阳西鄂剽掇痞隔姘识铺路石子潜发懃恳齐嶄嶄全员肉角儒侣生财之道深堂渗杂寿水说约私徒悚敬推原徒跣威尊命贱悟会先辈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