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皇姑的意思、皇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皇姑的解释

(1).古代妇女对丈夫已故的母亲的尊称。《仪礼·士昏礼》:“某氏来妇,敢告于皇姑某氏。” 汉 蔡邕 《太傅胡公夫人灵表》:“爰祔灵於皇姑,尚魂魄之有依。”《晋书·后妃传上·武元杨皇后》:“虽背 明光 ,亦归皇姑。” 唐 韩愈 《楚国夫人墓志铭》:“﹝夫人﹞事皇姑 齐国太夫人 ,肃恭诚至,奉养不怠。”

(2).古代妇女对丈夫已故的祖母的敬称。《礼记·曾子问》:“不迁于祖,不祔于皇姑。” 王引之 《经义述闻·礼记中》:“此皇姑与《士昏礼》之皇姑异。《士昏礼》之皇姑,谓既没之姑,此皇姑则谓祖姑也。”

(3).皇帝的姑母或姊妹。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三折:“[正旦扮皇姑领杂当上]老身长国姑是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皇姑”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称谓,主要分以下三类:

一、家庭关系中的尊称

  1. 对丈夫亡母的尊称
    古代妇女用以尊称丈夫已故的母亲,源自《仪礼·士昏礼》:“某氏来妇,敢告于皇姑某氏。”。汉代蔡邕《太傅胡公夫人灵表》也有“爰祔灵於皇姑”的记载。

  2. 对丈夫亡祖母的敬称
    指代丈夫已故的祖母,见于《礼记·曾子问》:“不迁于祖,不祔于皇姑。”。清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区分了“皇姑”在不同文献中的具体指向。

二、皇室成员的称谓

  1. 皇帝的姑母或姊妹
    如元代杂剧《谢金吾》中“正旦扮皇姑”即指皇帝的姑母。这一用法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用于指代与皇帝有血缘关系的女性亲属。

三、现代延伸含义

现代汉语中,“皇姑”也作为地名使用,例如沈阳市的“皇姑区”。但这一含义与古代词义无直接关联。


该词核心含义围绕“对亡故女性长辈的尊称”和“皇室女性亲属”展开,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原始文献,可参考《礼记》《仪礼》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皇姑的意思

皇姑是一个汉字词语,一般用来形容皇亲国戚之女。

拆分部首和笔画

皇姑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皇字的部首是白,姑字的部首是女。皇字的总笔画是9画,姑字的总笔画是8画。

来源

皇姑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宫廷内部的封建制度。皇姑一词用来形容皇帝的妹妹、姐妹或女儿之间的称谓。

繁体

繁体字“皇姑”的写法是「皇姑」。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皇姑一词的汉字写法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写作「皇姑」仍然保持着现代的字形和结构。

例句

1. 皇姑出宫后,嫁给了一位贵族。

2. 在古代,皇姑的婚姻是由皇帝决定的。

组词

皇姑这个词本身已经是一个组词,一般不和其他汉字组合成新的词语。

近义词

皇姑的近义词有:皇女、公主。

反义词

皇姑的反义词是:臣女、百姓女。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