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奸诈妄言。《宋书·徐爰传》:“﹝ 徐爰 ﹞諂侧轻险,与性自俱,利口谗妄,自少及长。”
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谗妄”一词存在字形争议,其标准医学及语言学表述应为“谵妄”(zhān wàng)。以下为详细解释,依据权威词典及医学文献: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谵妄:由于高热、中毒或由脑部疾患等引起的意识模糊、短时间内精神错乱的症状,如说胡话、不认识熟人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汉语大词典》:
“谵妄:病证名。指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或有错觉、幻觉等精神异常症状。”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1)及临床指南:
引用来源:
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EB/OL]. https://icd.who.int/browse11/l-m/en
清代医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描述热病致谵:
“阳明温病,下后热退,不可即食……脉躁甚,谵语者,增液汤主之。”
(来源:[清]吴鞠通. 温病条辨[M]. 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55.)
“谗妄”(chán wàng)为常见笔误。“谗”本义为诽谤(如“谗言”),与精神症状无关。现代规范医学术语及词典均以“谵妄”为准。
“谵妄”是描述急性脑功能障碍的规范术语,需严格区分字形,避免使用“谗妄”这一错误形式。其定义融合了语言学本义与临床医学特征,具有明确的学术共识。
“谗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chán wàng,其核心含义为“奸诈妄言”,指不切实际、带有恶意的诽谤或虚妄言论。以下是具体解析:
单字释义
组合意义
两字结合后,形容用奸诈的言辞进行不实指控或夸大诽谤的行为。例如《宋书·徐爰传》中描述:“利口谗妄,自少及长”。
若有更深入的考据需求,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宋书》原文。
毕景丙科草蹙豺狼横道唱醻长门常篇撺咬蹴鞠贷息大众语吊谎冬葱洞丁豆嘴儿都邑放河灯峯腹戈楼共餐钩锁龟足合眼家传学醮拔缴卷节镇纪功碑击其不意疾损卷席利出一孔淋巴结轮直马牧明珠投暗酿热物齐大非耦窃桃轻吞慢吐情味求过于供秋月春风曲奥人神同嫉柔腻襦领桬棠诗府时移世易手机缩瑟踏蹴庭氏亡户顽贼斡葬相彷箫心剑态膝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