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蹙的意思、草蹙的详细解释
草蹙的解释
亦作“ 草慼 ”。仓猝;匆忙。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临涂草蹙,辞意不周。” 唐 韦应物 《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诗:“契阔晚相遇,草慼遽离羣。” 唐 元稹 《桐花诗》序:“ 元和 五年……宿 曾峯馆 。山月晓时,见桐花满地,因有八韵寄 白翰林 诗,当时草蹙,未暇纪题,及今六年,詔许西归,去时桐树上孙枝已拱矣。”
词语分解
- 草的解释 草 ǎ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
- 蹙的解释 蹙 ù 紧迫:穷蹙。 皱,收缩:蹙眉。蹙额。蹙皱。蹙缩。蹙金(用拈紧的金线刺绣,使刺绣的纹路绉缩起来。亦称“拈金”)。 局促不安:蹙蹙。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草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cǎo cù,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析:
一、词义解释
-
基本含义
指仓猝、匆忙,多用于形容时间紧迫或行动急促的状态。该词在古籍中常写作“草慼”(“慼”为“蹙”的异体字)。
-
字义拆分
- 草:此处引申为“草率、不细致”;
- 蹙:意为“急迫、紧迫”,也含“收缩”之意。
二、词源与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代诗文,例如:
- 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临涂草蹙,辞意不周”;
- 唐代韦应物《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契阔晚相遇,草慼遽离羣”;
- 元稹《桐花诗》序中亦用“草蹙”描述匆忙写作的情景。
三、使用特点
- 语境: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表达,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 搭配:常与时间、行动相关的词汇连用,如“草蹙离群”“临涂草蹙”。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文背景,可参考《鲍照集》《韦苏州集》等古籍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草蹙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草木被重物或者踩踏压低。
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艹和足,其中艹表示植物,足表示踩踏。它的笔画数目是12画。
草蹙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它的繁体写法是「草蹙」。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与现代写法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个例句:草蹙实在已到不可忍受的地步了。
一些与草蹙相关的词语有:踩踏、重压、压倒等。
草蹙的反义词是解脱、释放。
希望这些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