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更的意思、五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更的解释

(1) [the five periods of the night]∶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before dawn;the fifth watch just before dawn]∶指第五更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详细解释

(1).古代乡官名。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员。《魏书·尉元传》:“卿以七十之龄,可充五更之选。”详“ 三老五更 ”。

(2).旧时自黄昏至拂晓一夜间,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谓之“五更”。又称五鼓、五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 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更,歷也,经也,故曰五更尔。’”

(3).特指第五更的时候。即天将明时。 南朝 陈 伏知道 《从军五更转》诗之五:“五更催送筹,晓色映山头。”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皇上日阅实录》:“五更时,上已遣小内侍索取,余是日承值,乃匆匆启库取书。”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一章:“俺在外边,风里雨里,起五更睡半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更是中国古代计时体系中兼具时间刻度与人文内涵的特殊概念。从词源学角度分析,"五更"由数词"五"与动词"更"构成,原指夜间击柝报时的五个时段。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汉代将日落到日出划分为五等分,每更为1.28时辰(约2.4小时),其中第五更对应寅时(凌晨3-5点)。

在历法演变过程中,五更制度最早见于《汉旧仪》记载的宫禁报时制度,至唐代形成"一更黄昏,二更人定,三更夜半,四更鸡鸣,五更平旦"的完整体系(《新唐书·历志》)。这种划分不仅体现古人天文观测水平,更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周髀算经》通过圭表测影确立了昼夜划分的数学基础。

文化人类学研究显示,五更概念深度融入传统民俗:北方守岁有"熬五更"习俗,江南地区保留"五更饭"婚俗,佛教寺院至今遵循"五更钟"功课制度。这些活态传承被收录于《中国民俗大典》数字档案库。

相关概念需作语义辨析:"更漏"特指计时器具,"更鼓"强调报时方式,"更点"则是精确的时间计量单位(每更5点)。在文学创作中,白居易《长恨歌》"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描绘三更至五更的时空转换,陆游《晨起》"五更揽辔山路长"则实录了古代官员的作息制度。

网络扩展解释

“五更”是古代中国对夜间时段的划分方式,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时间划分

  1. 基本定义
    古代将黄昏至拂晓的一夜分为五更(又称“五鼓”“五夜”),每更约2小时:

    • 一更:19:00-21:00(黄昏)
    • 二更:21:00-23:00(人定)
    • 三更:23:00-01:00(夜半,最黑暗时段)
    • 四更:01:00-03:00(鸡鸣)
    • 五更:03:00-05:00(平旦,黎明前夕)
  2. 第五更的特殊含义
    狭义上“五更”特指最后一更(03:00-05:00),如古诗“夜夜达五更”,形容天将亮前的时刻。


二、文化引申

  1. 成语象征
    “五更”常比喻深夜或黎明前的关键时刻,如“起五更,睡半夜”形容辛劳。

  2. 古代官名
    汉代曾设“三老五更”官职,由德高望重的退休官员担任,受朝廷礼遇,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三、相关俗语

民间有“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之说,反映不同时段的活动特点。

别人正在浏览...

哀丽板位变古易俗笔録宾食布疋唱戏揣挫椿象醇正疵齾打赖倒心典冠东老锻灶敦厖遁形术恶人先告状法盲饭来开口贩竖飞祸关上馉饳皇天不负苦心人教顺吉日看发老哥哥陋学栾棘路费玫瑰柱媚世迷登命案摹泐泥淤暖灵青华仙真勤厚扫帚颠倒竪哂存失单石窟蜀纸似若头里人颓乏頽渊屯咽刓方爲圆毋必无何有无赖贼相似相溶规则孝情下肢蟹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