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桧风·素冠》:“棘人欒欒兮。” 毛 传:“棘,急也。欒欒,瘠貌。”意谓居父母之丧因哀痛而瘦瘠。后因以“欒棘”形容孝子的哀痛。 唐 张说 《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梁国文贞公碑》:“剖符 江 表,敦諭起復,衰麻外墨,欒棘内毁。” 唐 刘禹锡 《代郡开国公王氏先庙碑》:“早以欒棘伤生,晚成剧恙。”
“栾棘”是一个源自《诗经》的词语,主要用于形容孝子在居丧期间因哀痛而消瘦憔悴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诗经》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桧风·素冠》:“棘人栾栾兮。” 其中“棘”被毛传解释为“急”(指内心焦灼),“栾栾”意为“瘠貌”(消瘦的样子),合指因丧亲之痛导致身体憔悴。
引申义
后世将“栾棘”连用,代指孝子在服丧期间的哀痛状态,强调因悲伤过度而形销骨立。
唐代文人张说在《梁国文贞公碑》中写道:“衰麻外墨,欒棘内毁”,描述孝子身着丧服、内心摧折的情状。刘禹锡的《王氏先庙碑》亦用“欒棘伤生”体现丧亲之痛对身心的影响。
需注意,“栾棘”在植物学中另指一种荨麻科植物(羽裂楼梯草),但此义与古汉语词义无关。用户若需了解植物学含义,可进一步提供背景。
以上解释综合了《诗经》注疏及唐代文献用例,完整来源可查阅相关古籍或权威词典。
栾棘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栾树的刺。栾树是一种乔木,枝叶繁茂,树皮光滑,具有很多尖锐的刺。因此,栾树的刺便被称为栾棘。
栾棘的拆分部首是木字旁,它的总笔画数为11。
栾棘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说文解字》。在古代,人们发现了栾树的刺具有一定的特殊用途,因而将其命名为"栾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使用。
繁体字"栾極"是对栾棘的另一种写法,"極"是"棘"的繁体字形式。
在古时候,栾棘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尤其是隶书和篆书的时期,字形比较独特。然而,无论是古代写法还是现代常用字形,都能准确地代表栾棘这个词的意义。
1. 他在栾棘丛中小心翼翼地穿行,以免被刺伤。
2. 林子里的栾棘使他无法继续前进。
3. 他们找到了一块栾棘,用来制作工艺品。
组词:栾树、刺伤、棘手、藤棘、",
近义词:刺、荆棘、荆、藜、藤、",
反义词:光滑、平坦、光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