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尚书》中《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其载於《书》,则 尧 舜 ‘二典’, 夏 之《禹贡》, 殷 之《盘庚》, 周 之‘五誥’。”
五诰是《尚书》中五篇重要诰文的合称,特指《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这些文献是西周初期统治者(主要是周公旦)发布的政令与训诫,内容涉及治国方略、道德教化、司法原则等,集中体现了早期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涵,被后世视为儒家经典和治国圭臬。
《大诰》
周公在平定“三监之乱”前发布的动员令,以天命为号召,阐述东征的必要性,强调遵循先王遗训与团结宗亲的重要性,是周初巩固政权的纲领性文件。
《康诰》
周公告诫卫康叔的治卫方略。提出“明德慎罚”原则,主张以德教为先、刑罚为辅,具体规范司法程序(如“义刑义杀”),并强调“保民”思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酒诰》
针对商纣酗酒亡国的教训,周公下令在周族聚居地严禁群饮(“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但对商遗民采取渐进式教化,体现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
《召诰》
召公奭营建洛邑时分析夏商兴亡史,提出“敬德保民”思想。强调天命无常,唯有施行德政(如体恤民生、慎用刑罚)才能永续统治,奠定“以德配天”的政治哲学。
《洛诰》
记录周公归政于成王后的对话。讨论洛邑的政治地位、祭祀制度及君臣职责,重申勤政任贤、恪守礼制的重要性,凸显周代“礼治”传统的制度化。
参考文献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五诰"词条.
钱宗武. 《尚书译注》. 中华书局, 2020.
《尚书·周书》原文及注疏. 国学导航. http://www.guoxue123.com/jinbu/ssj/ss/001.htm (访问日期:2025年8月2日)
周秉钧. 《尚书易解》. 岳麓书社, 2019.
汉典"五诰"释义. https://www.zdic.net/hans/五诰 (访问日期:2025年8月2日)
“五诰”是《尚书》中的五篇重要诰文,均为西周初年周公或召公发布的政令文书,具体解释如下:
五诰包括:
五诰产生于西周初期,是周公为巩固政权、规范礼制而发布的政令,内容涵盖军事、法律、道德等方面,体现了早期儒家“德治”思想的雏形。
五诰不仅是政治文件,还反映了周初的社会制度变革,如《酒诰》的禁酒政策实为削弱殷商旧俗,强化周礼的举措。
如需进一步了解各篇详细内容,可查阅《尚书》原文或权威历史研究著作。
皑白白叟黄童百僞罢箸边和尚并刀不断如带肠绪城陴舂抭辞书登山小鲁等闲之辈地震烈度东家孔子佛迹高材工矿共谋狗官焊锡酣兴和蕃河市和叶诲函豁虎跳惑谬济贫拔苦聚脣絶卖决明子遽卒颗涷来得及赉赙连江灵麻力求柳季罗刹媚世腼覥泥古呕呕贫甿浅拙陗直耎脆颯爾食犬属词束物疏奏鞺鞑推纠万不失一握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