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名芝麻。相传 汉 时由 西域 传入,故又名胡麻。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 董偃 常卧延清之室……列灵麻之烛,以紫玉为盘。”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灵麻撮狗蝨,村稚啼禽猩。” 孙汝听 注:“灵麻,今胡麻,状如狗蝨。《本草》云:‘一名狗蝨。’”
灵麻是汉语中较为特殊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灵麻指代苎麻(Boehmeria nivea)的别称,属荨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其命名源自古代对植物药用价值的推崇,“灵”含灵验、神奇之意,“麻”指其纤维特性。
二、植物学特征 《中国植物志》描述其茎直立,高1-2米,叶片互生呈宽卵形,叶背密布白色绒毛。雌雄同株,花序腋生,瘦果细小具宿存花被,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三、文化象征 《诗经·陈风》有“东门之池,可以沤紵”的记载(紵即苎麻),《毛诗注疏》注解其为古代重要纺织原料,象征劳动智慧。道教典籍《云笈七签》载其茎叶可制“灵麻纸”用于符箓书写,赋予宗教神秘色彩。
四、历史应用 宋代《图经本草》明确记载灵麻根可入药,性寒味甘,具清热凉血功效。明代《天工开物》详述其沤制取纤维工艺,印证其在古代纺织业中的重要地位。
五、现代价值 《中华本草》现代研究表明,灵麻根含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临床用于治疗胎动不安、痈肿疮毒等症。其纤维仍是高端夏布的主要原料,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麻”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区分:
基本定义
灵麻是芝麻的别称,因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国,故又名“胡麻”。其种子状如狗虱,故《本草》中也有“狗虱”的别名。
历史背景
据晋代王嘉《拾遗记》记载,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时引入中国,唐代韩愈、孟郊的诗句“灵麻撮狗蝨”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字义解析
少数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成语,形容人“聪明敏捷,反应灵敏”,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文献支持,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读。
敖包白简比德博考参悟操介抄估窗板创调出言大汶口文化大榷诋骂二柳方折風摶凤箫龙管符箓副妾覆讯干净利索弓兆诡诙桂圃裹头人罕譬而喻黄檀教本介峙极法急脚旧格救止沮塞扣门拉朽联猭寥纠淩风隶首之学罗曼司马适平足清雪青杨巷榷管山头廷尉省头草霜纨述修丝恩发怨四科颓玉望台违才物以群分下达显族效劳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