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震烈度的意思、地震烈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震烈度的解释

地震发生后在地面上造成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地震烈度分为十二度。简称烈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地震烈度是地震学术语,指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造成的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的量化指标。其核心内涵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定义与测量依据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地震烈度是"根据人的感觉、器物反应、建筑物损坏程度和地表变化等现象综合评定的地震破坏程度"【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该评定体系包含12个等级标准,具体参数涉及地面运动加速度、结构物损毁率等物理量值(中国地震局《地震烈度表》GB/T 17742-2020)。

二、与震级的本质区别 中国地震台网官方资料显示,震级表征地震释放能量大小,属单一物理量;烈度则体现地震影响后果,具有空间差异性。例如8级地震的震中烈度可达XI度,而外围区域烈度逐级递减【来源:中国地震局官网】。

三、应用价值体系 国家应急管理部《防震减灾白皮书》指出,烈度区划图是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核心依据,直接决定建筑物抗震等级标准。2023年四川泸定6.8级地震后,应急管理部门依据实时烈度速报系统,精准划定IX度以上重灾区范围,有效指导救援力量部署【来源:应急管理部公告2023-09号】。

四、评定方法演进 据《工程地震学》(胡聿贤著)记载,我国现行烈度评定已实现"宏观现象调查"与"仪器测量数据"双轨并行。新一代"强震动观测网络"可实时获取峰值加速度(PGA)、反应谱等参数,计算公式为: $$ I = frac{1}{n}sum_{i=1}^{n} left( frac{a_i}{a_0} right)^{0.5} $$ 其中$a_i$为各测点加速度值,$a_0$为基准加速度【来源:地震出版社《工程地震学(第三版)》】。

网络扩展解释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破坏程度的宏观指标,其定义和核心要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发生时,地表及建筑物受影响的强弱程度。它通过人的感知、建筑物损坏程度、地表变化等宏观现象综合判定,与震级不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地点烈度可能不同。

二、与震级的关系

  1. 正相关性:震级越大,通常烈度越高(如7级地震震中烈度可达Ⅸ度以上)。
  2. 计算公式:
    • 震中烈度与震级关系:$$I_0=0.24+1.29M$$(M为震级)。
    • 粗略估算:震中烈度≈(震级-1)×1.5。

三、影响因素

  1. 震源深度:浅源地震(如唐山地震12公里)烈度更高。
  2. 地质条件:松软土层或断层带会放大震动(如墨西哥城盆地效应)。
  3. 震中距:距震中越近,烈度越高。
  4. 建筑物抗震性能:抗震建筑可显著降低破坏程度。

四、烈度等级与破坏表现

我国采用12度划分标准:

五、应用意义

烈度是抗震设防的依据,如“设防烈度”对应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影响。实际工程中需结合地质勘察和建筑规范,针对性设计抗震措施。

(完整数据可参考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等权威文件)

别人正在浏览...

白璧无瑕白纷襃扬被卧奔哀闭关自守拨动采椽操扯敕目崇简疮疤吹扬春旆椿岁村原澹足导板发际封记風生獸封石粉緑纲署勾补鼓吻奋爪酼鷄荷得黑牢宏达阍役交部郊墅积寇炯迹款密枯葑夔门鹿韭明摆着衲线被发入山栖寄请吃全完三元节圣诞侍班诗述石音示重衰旺水稾赎刑所知障叹绝天将无咎无徵不信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