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峻刚正。《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错 为人陗直深刻。”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水上妇人》:“ 京西路 提点刑狱 周君 ,以威风陗直震郡县。” 明 宋濂 《余左丞传》:“ 闕 在位,知无不言,言陗直无忌。”
“陗直”一词可能存在用字偏差。经查证,“陗”读作qiào,本义为“陡峭”,与“直”组合成词的情况较为罕见,目前权威词典中未见收录该词条。
若您实际想查询的是“鲠直”(或“梗直”“耿直”),其含义为:性格刚正不阿,为人正直坦率,读音为ɡěnɡ zhí。例如:“他鲠直的性格让他在官场中屡遭排挤,却始终坚守原则。”
建议核对原词字形,若需查询其他相近词汇,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进一步解答。
《陗直》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峭直、陡峭的样子。
《陗直》的部首是阝(阜),它属于左右结构的汉字。它的总笔画数是12画。
《陗直》是古汉字,源于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陗直」。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汉字《陗》的上部通常写为「㐃」,中部为「阝」,下部为「殳」。《直》的上部写为「十」,下部为「㇏」。
1. 山路十分陗直,我们必须小心行走。
2. 他一抬头,发现前方有一座陗直的山峰耸立。
1. 陗峭:形容山势或建筑物高耸陡峭。
2. 陗立:形容物体高耸直立。
1. 陡峭:指山势或其他物体的斜度很大。
2. 峻峭:形容山峰或山势特别陡峭。
1. 平缓:表示斜度或倾斜程度小。
2. 坦坦荡荡:形容地面平坦,无障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