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意思、五代十国的详细解释
五代十国的解释
历史时期名。公元907年,朱温灭唐称帝,建立后梁,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此后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历史上称为五代。同时,中国南方和今山西地区,先后出现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国,历史上合称十国。960年,赵匡胤(即宋太祖)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979年,宋灭北汉,五代十国时期结束。
词语分解
- 五代的解释 继唐之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中原,合称五代公元 ;年五代时始印五经。;;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详细解释.五个朝代。指 黄帝 、 唐 、 虞 、 夏 、 殷 。《礼记·祭法》
- 十国的解释 指 五代 时的 吴 、 南唐 、 吴越 、 前蜀 、 后蜀 、 南汉 、 北汉 、 闽 、 楚 、 荆南 即 南平 十个割据政权。
专业解析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唐末至宋初的分裂割据时期(907年—979年),其释义及历史背景如下:
一、汉语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
五代指唐朝灭亡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建立的五个短暂王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指同期在南方与北方割据的十个主要政权。该时期以政权更迭频繁、地方割据为特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二、历史背景与政权构成
-
五代(907–960年)
为中原正统王朝,均定都开封或洛阳:
- 后梁(907–923年):朱温篡唐所建。
- 后唐(923–936年):沙陀族李存勖复唐号。
- 后晋(936–947年):石敬瑭借契丹兵灭后唐,割让燕云十六州。
- 后汉(947–950年):刘知远短暂复汉。
- 后周(951–960年):郭威建立,为北宋统一奠定基础。
来源: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
十国(902–979年)
南方九国加北方北汉,割据一方:
三、时代特征
- 政治:藩镇割据加剧,朝代更替频繁,53年间更换5代14帝。
- 经济:北方战乱导致经济衰退,南方相对稳定,手工业与贸易发展。
- 文化:词赋、绘画兴起(如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印刷术(雕版)普及。
来源:邓广铭《五代十国制度研究》,中华书局。
四、结束与影响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逐步统一南方诸国;979年灭北汉,终结分裂局面。该时期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为宋代中央集权制度提供教训。
来源: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唐朝灭亡后至宋朝建立前的大分裂时期(907年—979年),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
五代
指中原地区依次更替的五个短命王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些政权均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统治时间短暂(共53年),且更迭多依赖军事政变。
-
十国
指同期存在的十个主要割据政权,包括:
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南平)、北汉。其中9个位于南方,仅北汉在太原(今山西)。
二、时间范围
- 五代:907年朱温灭唐建后梁,至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
- 十国:902年杨行密建南吴开始,至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结束。
整体跨度约72年,史称“五代十国时期”。
三、历史背景与特点
-
起源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严重,黄巢起义(878年)加速中央集权崩溃。朱温等节度使趁机自立,开启分裂局面。
-
政治动荡
- 北方:五代更迭频繁,平均每朝仅10年,政权多通过军事政变交接(如后梁被后唐所灭)。
- 南方:十国相对稳定,注重经济发展(如吴越兴修水利、南唐文化繁荣)。
- 关键事件
-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936年),导致中原失去北方屏障。
- 后周世宗柴荣改革军事与经济,为北宋统一奠定基础。
四、影响与意义
- 经济重心南移
南方十国开发农田、发展贸易,长江流域逐渐成为经济中心。
- 民族融合
北方沙陀族(如后唐、后晋)与汉文化交融,推动多民族政权发展。
- 宋朝隐患
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使北宋长期面临辽、金威胁。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权威史料《新五代史》或《资治通鉴》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班禀薄馔贝甲悲抑笔踪不冺不声不气愁慵灇灇粗十番大弟调态鬄匠杜举泛决翻谬负犯浮现管取关照沽贩过多豪才涸渔宏敷环林翚甍倱伅嘉虞解粽金鱼藻救寒莫如重裘九运开门钱苛察緑鬟抹煞逆贼栖谷启化情操群愿三寸舌省诗适身十緵布鼠妇说和硕画叹辞帑金桃李月踏心天亲铜驼陌帷灯箧剑瞎摸合眼相地香港纸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