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代十國的意思、五代十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代十國的解釋

曆史時期名。公元907年,朱溫滅唐稱帝,建立後梁,占有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此後相繼出現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曆史上稱為五代。同時,中國南方和今山西地區,先後出現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南平、北漢等國,曆史上合稱十國。960年,趙匡胤(即宋太祖)代後周稱帝,建立宋朝。979年,宋滅北漢,五代十國時期結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代十國是中國曆史上唐朝滅亡後至宋朝建立前的大分裂時期(907年—979年),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1. 五代
    指中原地區依次更替的五個短命王朝: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些政權均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統治時間短暫(共53年),且更疊多依賴軍事政變。

  2. 十國
    指同期存在的十個主要割據政權,包括:
    前蜀、後蜀、南吳(楊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荊南(南平)、北漢。其中9個位于南方,僅北漢在太原(今山西)。


二、時間範圍


三、曆史背景與特點

  1. 起源
    唐朝後期藩鎮割據嚴重,黃巢起義(878年)加速中央集權崩潰。朱溫等節度使趁機自立,開啟分裂局面。

  2. 政治動蕩

  1. 關鍵事件

四、影響與意義

  1. 經濟重心南移
    南方十國開發農田、發展貿易,長江流域逐漸成為經濟中心。
  2. 民族融合
    北方沙陀族(如後唐、後晉)與漢文化交融,推動多民族政權發展。
  3. 宋朝隱患
    燕雲十六州的丢失使北宋長期面臨遼、金威脅。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史料《新五代史》或《資治通鑒》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代十國》的意思

《五代十國》是指中國曆史上五代和十國時期的總稱。這一時期發生在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7年-979年)之間,是中國曆史上政權割據、戰亂頻繁的時期。

《五代十國》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代十國》的拆分部首是“一”字部,它的筆畫數是1。

《五代十國》的來源

《五代十國》一詞的來源于明代王應麟的《五代會要》一書,該書是詳細記載五代和十國時期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著作。

《五代十國》的繁體

《五代十國》在繁體中的寫法是「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五代十國》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伍代拾國」。

《五代十國》的例句

五代十國時期,中國出現了許多割據政權,國家分裂成十多個小國。

《五代十國》的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五代、十國、五國、十代、五十、國會等。

《五代十國》的近義詞

與《五代十國》的意思相近的詞有:五代亂世、五代時期、十國并立。

《五代十國》的反義詞

與《五代十國》的意思相反的詞有:統一時期、和平年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