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踑踞的意思、踑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踑踞的解释

(1).箕踞。坐时两脚张开,形似簸箕。 晋 刘伶 《酒德颂》:“先生於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晋书·隐逸传·郭文》:“於是朝士咸共观之, 文 頽然踑踞,傍若无人。”

(2).指轻慢。《南史·何点传》:“ 点 虽不入城府,性率到,好狎人物。遨游人间,不簪不带,以人地并高,无所与屈,大言踑踞公卿,敬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踑踞”是汉语中的古语词,通“箕踞”,指坐时两腿前伸张开、形如簸箕的姿势。这种坐姿在古代被视为不拘礼节或倨傲的表现。《汉语大词典》引《庄子·至乐》记载:“庄子妻死,惠子弔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此处“箕踞”即与“踑踞”同义,体现自然随性之态。

从字形演变看,“踑”字以“足”为形旁,强调腿部动作,“箕”则为声符,故“踑踞”可解作“以箕状展开双足而坐”。汉代《说文解字》注:“箕,所以簸者也,象形”,印证了该词的形象来源。

现代汉语中,“踑踞”多用于古代文献研究及礼仪文化讨论,如《礼记·曲礼上》所述“坐毋箕”,即指不可采用这种失礼坐姿,反映了古代坐姿规范的社会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踑踞”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含义

2.详细解释

3.历史用例

4.相关词辨析

5.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晋书》《南史》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案情冰笋帛书不废江河吃钉子传甘出访楚甲触石辞源摧枯拉腐丹赭滴水不羼阇台反油風牛覆盂供应舰狗屁管当贵古贱今果子露鸿多火柴江令寄慨惊耍咎由自取畿要捐怨锴铁埳蛙课外孔明灯款眷丽事马来人梅浆摩顶至踵排外偏称取勘日冯戎马劻勷十八房守生守御双庙锁梁特色天工人代跳走同録推怀退有后言晩入委巷霞岭下县携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