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半截入土的意思、半截入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半截入土的解释

谓人老,已快到寿终的时候。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十二:“桃符仰视艾人大駡曰:‘汝何等草芥,輒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他还不是为你们。他已经半截入土了,还不是为你们打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半截入土"是汉语中常用的俗语,字面指人的身体一半已埋入土中,比喻人年事已高,生命接近尾声的状态。该说法源自中国农耕社会对生命规律的具象化认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定义为"形容人已到晚年,余日无多"(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从构词法分析,"半截"作量词强调事物部分性,"入土"采用动补结构强化动作完成度,两者组合形成夸张的视觉意象。在实际语境中多用于自嘲或描述他人,如:"我这半截入土的人,就不和年轻人争机会了",既保留对生命终结的客观陈述,又隐含豁达的生命观。

该表述常见于北方方言区,据《汉语方言大词典》记载,在河北、山东等地存在"半截身子入土""土埋半截"等变体(来源:中华书局《汉语方言大词典》)。其使用需注意语境,避免对高龄者直接使用造成冒犯。建议在文学创作或口语交流中作为修辞手法时,搭配体现敬意的上下文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半截入土”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形容人年事已高或生命接近尾声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比喻人已年老或生命所剩无多,字面意为“半段身子埋入土中”,暗示在世时日不多。例如:“他虽才六十,却常自嘲半截入土了。”

2.出处与典故

源自宋代苏轼《东坡志林》卷十二:桃符(春节挂的门饰)与艾人(端午挂的草人)争吵,艾人讽刺桃符“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后演变为成语,暗含对争名夺利者的讥讽。

3.语法与用法

4.近义词与延伸

5.使用场景

多用于口语或文学描述,带有中性或自嘲意味,需注意语境避免冒犯他人。例如感叹时光流逝,或劝人勿过度计较得失。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参考《东坡志林》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爱习百卉含英笨蛋伯娘长门驰币宠贻崇重出粗跌扑东飘西荡都都摸摸防牌坟壠腐忠寡言少语孤独鳏寡衡緫笏带蛱蝶粉勦杀假撇欠季会阱阬九鼎一丝久念究治寄兴寓情捃摭刊头狼虎燎彻犁轭崚层鲁壁麻黂髦皇民蠹鸣岐暮天平至迫压蹊桃求马唐肆气翼船拳斗日出处天子上成升斛室迩人遥食蘖实与有力贪力檀木靴腆颜仙虫鲜朗显要狎帢析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