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被烽火熏染后的残迹。 清 郑燮 《念奴娇·金陵怀古》词:“老蔓藏蛇,幽花溅血,坏堞零烟碧。”
“零烟”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两种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本义:烽火熏染的残迹
这一解释出自清代郑燮(郑板桥)的《念奴娇·金陵怀古》词:“老蔓藏蛇,幽花溅血,坏堞零烟碧。”。
引申义:事物完全消失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烟雾散尽,不留痕迹”,可视为成语用法。
补充说明:
《零烟》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烟雾、尘烟等在空中消散不见的状态。它的象形含义是空中烟雾散去的意象。
《零烟》的拆分部首是「雨」和「火」,在汉字中分别代表雨水和火焰。它的总笔画数为14画。
《零烟》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召南·鸿雁》一诗中。在古代文人笔下也多用来描述烟雾消散的景象。在现代汉语中,它可以用来比喻事物消散或结束的状态。
在繁体字中,「零烟」的写法没有变化,仍然表示相同的意思。
在古代汉字中,「零烟」的写法和现代基本保持一致,没有明显的变化。
1. 他的悲伤逐渐消散,就像零烟般在空中不见了。
2. 嘈杂的酒吧里,人们的笑声像零烟般迅速散去。
3. 女孩的眸子中透着一丝零烟,让人看不透她内心的真实想法。
1. 零星:表示数量很少或分散的意思。
2. 零碎:表示不完整、断断续续的意思。
3. 烟消云散:比喻事物迅速消解或结束。
4. 烟消火灭:比喻完全消失或绝迹。
1. 烟雾:表示燃烧后散发出的烟气。
2. 回旋:表示转动或旋转的动作。
3. 消散:表示逐渐散去或消失。
1. 烟尘:表示空气中的浮尘和烟雾。
2. 凝聚:表示聚集或集中。
3. 聚集:表示聚集在一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