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驮架的意思、驮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驮架的解释

安放在牲口背上用于驮东西的架子。 熊伯涛 《黄坡大捷》:“与此同时,从东边沟口传来了骡马驮架的吱吱声、得得的马蹄声及锵锵的机械磕碰声,显然敌人已经钻进了‘口袋’。” 沉凯 《古玛河春晓》第十五章:“战士们正裹着皮大衣靠着驮架休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驮架(tuó jià)指一种用于背负或承载重物的简易支架工具,通常由木材或竹材制成,常见于传统农耕及山区运输场景。其核心功能是将物品固定于牲畜(如马、骡)背部或由人力背负,实现重物的转移搬运。以下从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与结构特征

驮架是由两根平行纵梁与横向支撑构件组合而成的框架结构,纵梁中部拱起以适应牲畜脊背曲线,两端延伸出承载平台。使用时需搭配绳索捆绑货物,形成稳定负载。《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放在牲口背上驮运东西的架子”。其设计注重分散重量、减少对牲畜背部的摩擦,是传统陆路运输的重要工具。


二、使用场景与功能演变

  1. 农耕运输

    主要用于山区、丘陵地带运送粮食、柴草或农具。因结构轻便、适应复杂地形,在机械化不发达时期广泛应用。据《中国农业工具发展史》记载,驮架在西南地区马帮贸易中曾为核心运载工具。

  2. 现代替代应用

    随着交通工具发展,驮架逐渐被车辆取代,但在偏远牧区、生态保护区等限制机动车通行区域,仍保留人力或畜力驮运方式,用于物资补给或生态监测设备运输。


三、文化延伸与地域差异


参考资料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周昕.《中国农业工具发展史》.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3. 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4. 陈文华.《中国农业考古图录》.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网络扩展解释

“驮架”一词有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1. 字面含义(实物工具)
    指安放在牲口(如骡马)背上用于驮运货物的支架结构,常见于传统运输场景。例如文学作品中描述:“骡马驮架的吱吱声”“战士们靠着驮架休息”。这类用法强调其作为承载工具的物理属性。

  2. 比喻含义(成语用法)
    作为成语时,“驮架”比喻能够承担责任或肩负重担的人,如领导者、家庭支柱或社会贡献者。其构成中,“驮”意为背负,“架”指支撑结构,组合后引申为“承担重任者”。例如:“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驮架。”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暗当部族产业链朝事超以象外臭名昭著楚琛词致担水向河里卖倒箧迩僚封陲狗头上生角桧宅好几豪壮合类厚情画计兼涂狡童金牛尽儩计嘱击撞祭醊具草军座衎直莱子良策令似淋滤麦行没行止妙意末煤溺没排查肵俎权象曲肖趋行瑞玉圣得知十八变孰田蜤螽俗网塌直贴承退挠土屋外力晚成文情霞骨县公销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