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小的志愿。亦用作谦词。 晋 李密 《陈情事表》:“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唐 韩愈 《复仇状》:“若孤稚羸弱,抱微志而伺敌人之便,恐不能自言於官,未可以为断於今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文艺研究>例言》:“《文艺研究》又甚愿文与艺相钩连,因此微志,所以在此亦试加插图,并且在可能范围内,多载塑绘及雕刻之作。”
“微志”是一个中文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均有体现,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微志”由“微”(微小、细微)和“志”(志向、追求)组成,字面意为微小的志向或追求。它可用于表达自谦或自嘲,例如形容个人目标不够宏大;也可客观描述他人志向的平凡性。
需根据语境判断情感色彩:若用于自述,多为谦辞;若描述他人,可能含委婉批评或客观评价。
当代语境中,“微志”可引申为对平凡目标的肯定,例如“虽为微志,贵在坚持”,赋予其积极意义。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可参考《陈情事表》《复仇状》等文献原文。
微志,意为记录或记事,是由微和志两个字组成。微,读音为wēi,意为小;志,读音为zhì,意为记录。
微字的部首为彳,笔画数为3;志字的部首为心,笔画数为7。
《微志》一词最早出现在《二十二史劄记·纪平败》中,意为简短而有讲述重要事件的记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
《微志》在繁体中为「微志」。
在古代,「微志」的汉字写法并未有显著的变化。
1. 他每天晚上都会写一篇微志,记录自己的心情和所做的事情。
2. 这部小说以一系列微志的形式展现了主人公的成长故事。
微笑、微观、微妙、微弱、微信、微博
日志、记事、记录、纪录
宏志、大志、宏观、宏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