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极言的意思、极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极言的解释

(1).竭力陈说。《礼记·礼运》:“ 言偃 復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张魏公三战本末略》:“ 吴玠 、 郭浩 极言虏锋方鋭,且当各守其地,掎角相援,待其弊乃可乘。”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朝臣 白居易 等群起反对,极言宦官不得作兵马统帅。”

(2).谓直言规劝。《吕氏春秋·先识》:“臣闻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后汉书·明帝纪》:“羣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 宋 王安石 《张君墓志铭》:“往往能极言之无所忌。”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君拜极言疏,夜半片纸出。”

(3).指直言规劝的言辞。《吕氏春秋·直谏》:“当此时也, 桓公 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4).谓夸大其辞。《太平广记》卷四三六引 唐 李隐 《潇湘录·于远》:“老母怒曰:‘君若留此马,必有祸发。’ 远 因亦怒老母之极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近代者》:“ 松 ,丞相 奇章公 表甥,然公不荐。因 襄阳 大水,﹝ 松 ﹞遂为《大水辨》,极言诽谤。”

急忙告诉。《新五代史·杂传·郑珏》:“ 明宗 幸 汴州 ,六军家属自 洛 迁 汴 ,而 明宗 又欲幸 鄴都 ,军士愁怨…… 赵凤 极言於 安重诲 , 重诲 惊惧,入见 明宗 切諫,乃詔罢其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极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层释义:

1.竭力陈说

指用尽言辞或力量表达观点。例如《礼记·礼运》中记载孔子弟子言偃询问“夫子之极言礼也”,即强调孔子竭力阐述礼的重要性。宋代周密《齐东野语》也提到将领吴玠等人“极言虏锋方鋭”,意为全力陈述敌方形势严峻。

2.直言规劝

表示以坦率的态度劝谏他人。如《后汉书·明帝纪》提到“群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鼓励臣子直言进谏。王安石在《张君墓志铭》中赞其“能极言之无所忌”,亦体现此意。

3.指规劝的言辞

作为名词时,特指劝谏的内容。《吕氏春秋·直谏》以“极言”形容管仲对齐桓公的谏言,称其“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4.夸大其辞

含贬义,指过度夸张的表达。如《太平广记》中描述“极言”为夸大事实,部分文献中也用于批评言辞浮夸的行为。

使用语境与补充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吕氏春秋》等原典,或查阅汉典()、名校词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极言》是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指的是言辞极端、刺骨尖锐的言论。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极言》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木”和“言”。其中,“木”作为部首表示与树木相关的意思,而“言”则指的是言语、语言。整个词语的笔画数为9。 来源: 《极言》这个词的来源较为明确。它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著作《庄子·内篇·徐无鬼》一篇中。在这篇文章中,庄子运用了“绝言谤行能非能”一句话来说明言辞的威力和影响力。 繁体: 《极言》一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跟简体字相同,都是“极言”。 古时候汉字写法: 由于《极言》这个词语出现的时间较晚,古代没有专门针对该词的汉字写法。 例句: 以下是一个例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极言》这个词的用法和意思: 他的批评之言非常尖锐,可以说是一番极言。 组词: 与《极言》相关的一些组词包括: - 极端(形容词,表示某事物或言论的极度、过度) - 言辞(名词,指言语的表达方式或措辞) - 语言(名词,指人类用来交流的工具,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 - 辩论(动词、名词,指双方争辩、讨论观点) - 谩骂(动词、名词,指恶言相向、语言攻击) 近义词: 与《极言》意思相近的一些词语包括: - 尖刻(形容词,指言辞尖锐、刻薄) - 尖利(形容词,指言辞或声音尖锐、锐利) - 辛辣(形容词,指言辞或调子刻薄、尖锐) - 刺痛(动词,指言辞触动心灵、使人难受) 反义词: 与《极言》意思相反的一些词语包括: - 和善(形容词,指表达柔和、友善的言辞) - 委婉(形容词,指以含蓄、软化的方式表达的言辞) - 圆滑(形容词,指油腔滑调、巧言令色的言辞) - 温和(形容词,指言辞柔和、温暖)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