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脊梁骨的意思、脊梁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脊梁骨的解释

[spine] 〈方〉∶脊柱

详细解释

(1).脊柱的俗称。《朱子语类》卷三五:“又举 小南和尚 偶靠倚而坐,其师见之,厉声叱之曰:‘恁地无脊梁骨!’”《花城》1981年第6期:“饿得我肚皮贴了脊梁骨啰!”

(2).用作比喻。常指人的志气、力量或节操。《景德传灯录·宣鉴禅师》:“ 德山老人 一条脊梁骨硬似铁,抝不折。”《朱子语类》卷三五:“士不可以不弘毅。先生举 程先生 语曰:重担子须是硬着脊梁骨方担荷得去。”

(3).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或可依靠的骨干力量。 华山 《山中海路》五:“ 彦继学 一面读,一面想。有了铁,工业就有了脊梁骨,一个新的工业基地就可以围绕着它建设起来。”《新华月报》1979年第3期:“他们是我们国家的脊梁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脊梁骨,汉语常用词汇,在医学、文化、语言三个维度具有不同释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脊梁骨指人体背部中央支撑躯干的柱形骨骼结构,由椎骨连接而成,医学上称为"脊柱"。从解剖学角度分析,脊梁骨包含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及尾骨1块,共同构成保护脊髓的生理结构,该数据引自《人体解剖学图谱(第三版)》。

在汉语文化语境中,脊梁骨衍生出双重比喻义:一喻民族精神支柱,如《中华文化大辞典》记载"脊梁骨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之魂";二指道德品质,成语"挺直脊梁"即强调人格尊严,该用法可溯源至《汉语成语大词典》。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将脊梁骨视为督脉循行要道,关联人体阳气运行,此说载于《中医基础理论》教材。

网络扩展解释

“脊梁骨”一词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详细解释:

一、解剖学含义(字面意义)

  1. 基本定义
    指人体背部中央的脊柱,由24块椎骨(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及骶骨、尾骨构成,内部有椎管容纳脊髓。医学上称为“脊柱”,具有支撑躯干、保护脊髓及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2. 结构与功能
    脊柱自上而下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椎骨间通过椎间盘连接,形成可活动的纵向结构。其两侧有肋骨和肌肉附着,胸椎部分与肋骨共同构成胸腔。

二、比喻含义(引申义)

  1. 核心支撑作用
    用于形容个人或集体中起关键作用的部分,如“国家的脊梁骨”指代中坚力量。

  2. 象征意义
    可表示志气、节操或精神支柱。例如文学作品中用“脊梁骨硬如铁”形容坚韧不屈的品质。

三、语言与文化

如需进一步了解脊柱的医学细节,可参考权威医学资料(如、5);比喻用法的文学实例可查阅成语词典(如、11)。

别人正在浏览...

白云包函鼻凹里砂糖瓟槊补背采油平台层饱撑杆赤墀盗没倒叙讽厉纷沓罘罕福泽告宁公絜鼓冶邯郸候奄花口幻诞回周煎汤洗臀叫阍矫厉介絶惊肉生髀尽如所期髻云倦致抗朗揆理度情酷厉量鼓陵谷礼帖龙篴楼角落叶阔叶林落纸云烟冥骨模次魔法泡饭齐鼓穹极泉乡尚右盛兵时和拾踊首稼跳搭贴金文人墨客五雅翔涌贤智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