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鹄望。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愿将军虎视去书,使小弟鵠观来旄。”
“鹄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鹄观”读作hú guān,意为“犹鹄望”,即像天鹅引颈远望一样,形容殷切期盼或等待的状态。该词带有文学色彩,多用于古典文献或诗词中。
出处与文献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愿将军虎视去书,使小弟鹄观来旄。”,此处通过比喻表达对回信的急切期待。
用法说明
近义词扩展
“鹄望”是更常见的同义表达,意为直立远望,引申为翘首以盼,如《晋书》中“鹄望南亩”的用法。
总结与应用场景
该词适合描述对重要事件、人物或消息的深切期待,如文学创作中刻画人物心理,或书信往来中表达恳切之情。需注意语境适配性,现代口语中建议优先使用“期盼”“翘首以待”等更通俗的表达。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古籍用例或相关诗词,可参考《西厢记》原文及汉语言工具书。
《鹄观》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鸟类的观察,特指对白鹤的观察。
《鹄观》的部首是鸟部,它由“鳥”字旁构成。它共有15个笔画。
《鹄观》一词来源于《汉书·艺文志》中的文字,原文为:“鹄则重顾,鉴于山色。”在这里,“鹄”指的就是白鹤,“观”表示观察,从而形成了“鹄观”这个词语。
繁体字中,《鹄观》的拼写仍然是“鹄观”。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鹄观》的字形与现代基本相同。
他经常到树林中进行鹄观,研究白鹤的习性。
鹄影、鹄立、鹄的、鹄移
观察、注视、研究
忽视、漠视、忽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