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阍寺的意思、阍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阍寺的解释

(1).阍人和寺人。古代宫中掌管门禁的官。《易·说卦》:“为果蓏,为閽寺。” 李鼎祚 集解引 宋衷 曰:“閽人主门,寺人主巷,艮为止,此职皆掌禁止者也。”《礼记·内则》:“深宫固门,閽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 郑玄 注:“閽,掌守中门之禁也;寺,掌内人之禁令也。”

(2).指宦官。 汉 班固 《西都赋》:“虎賁赘衣,阉尹閽寺,陛戟百重,各有攸司。”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古谓之閽寺,即今之中使也。”《明史·邹智传》:“又闻 高皇帝 制,閽寺惟给扫除,不及以政。”

(3).豪贵之家的守门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失教之家,閽寺无礼。或以主君寝食嗔怒,拒客未通, 江 南深以为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阍寺(hūn sì)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守门人或门卫,特指在宫门、官府或贵族宅邸负责看守门户、传达通报的职官或仆役。以下从权威辞书角度分述其释义与用法:

一、核心释义:守门人与禁卫之职

  1. 门禁守卫

    指专职看守门户者,负责稽查出入、维护禁地安全。如《汉语大词典》释为:“守门人;门卫。” 古代宫门设“阍人”,寺人(宦官)常兼任此职,合称“阍寺”,常见于宫廷或官府场景。

    :《礼记·内则》载“深宫固门,阍寺守之”,强调其守护内廷的职能。

  2. 职责延伸:禁卫与通报

    除守门外,亦承担传递消息、管控人员往来的职责。《古代汉语词典》指出阍寺“掌管门禁,通报来客”,是贵族阶层维护内外秩序的重要角色。

    :唐代典籍中“阍寺传呼”,反映其通报职能。

二、比喻与引申义:隔绝与卑微

  1. 内外隔绝的象征

    因职司门禁,引申为阻隔内外、信息闭塞的意象。如《辞源》注:“阍寺守门,故以喻隔绝。” 常见于诗文批判权贵闭塞言路,如“阍寺当权,下情难达”。

  2. 身份卑微的代称

    因多为低阶仆役或宦官充任,暗含地位低下之意。清代学者顾炎武《日知录》考据:“阍寺,贱职也。”


权威参考来源:

  1.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2.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
  3.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8)
  4.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清刻本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阍寺”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解析:

  1. 读音与结构
    “阍”读作hūn,部首为“门”,共11画,本义指皇宫或贵族宅邸的大门。与“寺”(sì)组合后,形成专指官职的复合词,其中“寺”在此指代内廷侍从或宦官。

  2. 官职职能
    阍寺是阍人与寺人的合称,两者分工明确:

    • 阍人:主掌宫门禁卫,负责查验出入者身份;
    • 寺人:管理内廷戒令,尤其涉及后宫事务。
      据《礼记·内则》记载:“深宫固门,阍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可见其职责的严格性。
  3. 历史演变
    早期阍寺多由受罚的罪人担任,后因职责重要,逐渐由皇帝亲信或侍卫接任,地位提升。如《颜氏家训》提到“阍寺无礼”,侧面反映其身份从低贱向权威的转变。

  4. 延伸含义
    除官职外,“阍寺”在文献中也代指宦官或豪门守门人,例如《易·说卦》将其与“果蓏”并列,暗喻其禁止职能。豪门宅邸的守门人也被称为阍寺,体现阶级差异。

  5. 文化关联
    阍寺制度反映了古代门禁森严的社会结构,如“叩阍无路”等成语,均源于此职的禁卫特性。

“阍寺”既是官职名称,又是阶级与权力制度的缩影,其含义随历史背景不同而扩展。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礼记》《颜氏家训》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凹面钟白花骆半大半路修行摈絶不足朝东暮西逞辨螭龙粗心大意大小苏邓缌铎鞘放诞肥力付印阁部工夫茶钩串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龟主和驯坏腹回纡謇愕江调金岫九阴蠲免驹马俊刮宽邃老誖劣种蠡浦隆薄迈踪毛兵毛碴默省摹桩乾坤再造青黛寝荐覰付取信于人日征月迈绒裤生扢揸十部十二红石碣疏冗涕淫鼃吹文貌无事不登三寶殿侠牀霄岭歇后语